1 / 15
文档名称:

小儿麻疹的护理.pptx

格式:pptx   大小:258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儿麻疹的护理.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2/15 文件大小:25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儿麻疹的护理.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病因:现代医学认为,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春冬季节多见,易感儿为6~8个  月以后的婴幼儿。
患者是唯一传染源,在潜伏期末2~3天至出疹后5天(如并发肺炎,则延至出疹后10天)有传染性,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衣物等间接传播。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普遍应用,其发病率已大为降低,但少数地区由于预防工作不够健全,仍有局部流行。

临床表现
:6~18天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
:出疹前24小时可有轻微发热、不适、食欲差。有时发热与皮疹同时出现,也可不伴发热。
:皮疹形态初为细小、红色斑疹或斑丘疹,24小时内转变为椭圆形、表浅、有薄膜包围的“露珠”状疱疹,周围红晕,大小不等。然后疱液从清亮转为云雾状,后干燥结痂。皮疹分布呈向心性,以躯干、头、腰部多见。皮疹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及结痂等各期皮疹同时存在。口腔、咽部和结膜可见小红丘疹,继之形成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经1~3周结痂脱落,无色素沉着及疤痕,但如继发感染可留下永久性小疤痕。
三、检查及诊断
:多见于冬春。病前2~3周内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过去无水痘病史。
:发热等全身症状较轻,在发病当天即开始出现特殊皮疹(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皮疹有痒感,在同一部位可有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皮疹。

(1)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稍增,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
(2)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染色镜检,可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或疱疹液以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病毒抗原,可获阳性结果。
(4)取双份血清以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检查抗体,效价增加4倍以上。
(5)病毒分离:以疱疹液为检材,可获阳性结果。
(注)2~5项仅用于非典型病例的检测。
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前驱期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粘膜斑,出疹时体温更高,玫瑰色斑丘疹及退后麦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鼻咽试子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阳性。
实验室检查:
早期(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1天)涂片镜检找多核巨细胞有诊断价值。
:发热期取病人血、尿或鼻咽分泌物,可检出麻疹病毒。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免疫荧光法检查患儿鼻咽分泌物中脱落细胞,可以发现麻疹病毒抗原。
: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试验,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四、医学诊断及治疗
诊断及治疗
:多见于冬春。病前2~3周内有与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接触史。过去无水痘病史。
:发热等全身症状较轻,在发病当天即开始出现特殊皮疹(红色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分批出现,向心性分布),皮疹有痒感,在同一部位可有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皮疹。

(1)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减少或稍增,淋巴细胞增加不明显。
(2)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染色镜检,可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3)取疱疹基底部刮取物或疱疹液以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检查病毒抗原,可获阳性结果。
(4)取双份血清以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检查抗体,效价增加4倍以上。
(5)病毒分离:以疱疹液为检材,可获阳性结果。
(注)2~5项仅用于非典型病例的检测。
主要诊断依据为临床前驱期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粘膜斑,出疹时体温更高,玫瑰色斑丘疹及退后麦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鼻咽试子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麻疹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查阳性。
实验室检查:
早期(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1天)涂片镜检找多核巨细胞有诊断价值。
:发热期取病人血、尿或鼻咽分泌物,可检出麻疹病毒。
,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免疫荧光法检查患儿鼻咽分泌物中脱落细胞,可以发现麻疹病毒抗原。
: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试验,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高,有诊断意义。
一、对症处理
,也可服用小量退热剂,切忌退热过猛引起虚脱,加重病情。
  小儿麻疹


,但应注意输入量及速度,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二、并发症治疗
:如为继发细菌感染,合理选用抗生素治疗。
:除选用合理抗生素外,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声门下水肿,常用泼尼松每日1mg/kg口服,。个别严重呼吸道梗阻者,必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