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4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论文.doc

上传人:临近再说 2021/2/15 文件大小:4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论文
上海世博会定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举办,展期为6个月,历时184天。根据预测,届时将有来自200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前来参展,预计有7000多万人次到会场参观,其中境外游客将达到350-400万人。日均入场人数为40万人,高峰时最大日客流量将高达80-100万人次。要确保如此巨大规模的展览活动成功举行,其运营安全管理就成了上海世界博览会组织委员会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由于我国在大型展会运营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弱,尤其是对像世博会这样大型活动的安全风险管理没有实践经验。而世博会运营期间蕴含的风险无处不在,既存在运营期间的人员流动的风险、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展馆规划以及资金投入的风险,也存在后续展馆资源的利用率风险和服务水平风险等问题。因此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建立世博会运营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运作的模式进行,而运营的非盈利性使得整个运营管理的目标更多地体现其社会性和服务性,具有政府、企业以及非营利性组织管理的多重特征。因此,我们在考察其运营风险时,不仅仅要考虑由世博会运营公司负责的世博园以内的经济行为,更重要的是为了准备世博会在基础设施、城市绿化和美化世博园外的整体行为。如何借鉴历届世博会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遵循科学规律和系统原则,选择对上海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最有影响的因素,建立多层次、多目标且与上海世博会运营管理相适应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世博会的运营管理具有现实性的指导意义,而且对世博会运营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一、对世博会运营风险的界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风险”一词来源于早期的意大利语“risicare”,意思是“todare”。风险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瑞典数学家丹尼尔(DanielBernoulli,1738),他在一篇题为“风险评估新理论的说明”的文章中介绍了“效用”的概念,以测量风险的影响和后果。19世纪以后,西方古典经济学著作不断提出了风险的不同概念,认为风险是生产经营活动的副产品。美国的海恩斯(Haynes,1895)在其著作Riskasaneconomicfactor中指出“风险意味着损失或损害的可能性,偶然性因素是划分风险的本质特征。”美国A.H威雷特(1901)指出“风险是关于不愿发生的不确定性之客观体现”。美国F.H奈特(1921)在其著作《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区分了风险和不确定性,并指出“风险是可测定的不确定性”,说明了风险存在着一定的统计规律。美国的C.A威廉和汉斯(1964)把主观因素引入风险分析,提出“风险是客观状态,而不确定性却是风险者的主体判断”。日本武井勋(1983)在其著作《风险理论》中,总结了历史上诸家有关风险论述的观点,作了新的表述,认为风险是特定环境中和特定期间内自然存在的导致经济损失的变化,该定义概括了风险的3方面含义:(1)风险与不确定性有差异;(2)风险是客观存在的;(3)风险是可以被测量的。从管理学角度来说,运营风险包括供应链的管理、运营资源的合理调配、关键人员的流动、法律法规、监督检查等涉及公司运营方面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