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6s管理心得.docx

格式:docx   大小:36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6s管理心得.docx

上传人:我是开始 2021/2/15 文件大小:3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6s管理心得.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6s管理心得
篇一 :6s管理心得
十月初以来,公司进行了关于“ 6S'管 理模式的活动,公司的各个方面都有了较大 的提高。自己也参加了关于“ 6S'管理活动 的培训,从中学到了很多关于“ 6S'管理的 知识,自己也深刻理解到做好“ 6S'对于一 个公司的发展和壮大是很重要的。从中我学 到了: “6S'的定义,精髓,意义和如何开 展” 6S'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值得借鉴和 思考的。
6S的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 洁,素养,安全。正像培训中老师所讲的做 好6S首先要理解他的精髓和意义。以前对 6S只是字面上的理解,但通过培训让我理解 了它的真正含义和精髓。 它的具体含义如下: 整理:区分要与不要,现场只适量留要的, 不要的清理掉,节约空间;整顿:对要的东 西进行依规定定位,尽量摆放整齐,并准确 标识,节约时间;清扫:对工作场所脏污清 除,并防止脏污的发生,保持工作场所干净, 对设备点检,保养保证品质、效率的技术; 清洁:将
3S的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并保 持成果,持之以恒;素养:人人养成依规定 行事的好****惯,追求的最高境界。安全:严 禁违章,尊重生命。这是我们第一个课所学 到的6S的内容,从中我们理解到 6S的目的 不是打扫卫生和大扫除,如果要是那样的话, 我想很多公司也不会再去学****6S 了,它的 每个内容都有自己的含义。另外,这六个方 面都是密切相连的,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前3个S是具体内容,清洁是制度化,规范 化,素养是养成****惯。
关于6S的精髓,培训教材所讲主要包 括三个方面。(1)全员参与:总经理一一一 线员工,所有部门(2)全过程:全产品研 发 废止的生命周期人人保持 改善 ——保持一一管理活动(3)全效率:综合 效率,挑战工作极限。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理解“三全”,可以发现:要做好 6S就是 要动员公司所有的力量,围绕着这个核心不 动摇,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的去改善每一个
环节。就像培训课程所讲的那样,我们不要 单单是为了学****那个 6S的“形”,更重要 的还是要学****它的“神”,不要老是说:我 们的6S已经搞过了,或者说我们今天下午 搞搞6S,这些明显的都是应付! 说到这些我 要说说平时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既然是全
员参与,就不单单指的是我们 XX科了,它 包括所有部门,就拿我们 XX那一块来说, 工作中有很多其他部门的同事去分析和借 用东西,但每次结束之后,桌面一团糟,即 使自己做的已经很好了, 但其部门还是原来 的样子,致使整个公司还只是原来的样子。 据我从住在同宿舍员工了解, 他们根本就不 知道现在公司在搞什么 6S,那又怎么去深入 人心和全员参与呢?当然, 我只要把我自己 的本质工作做好,然后再配合其他人的工作, 我想我会在这样的活动中受益匪浅, 我们XX 科一定会做的最好。最终,能够实现各个部 门一样好!因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才 是真正使公司“不战而屈人之兵”得到体 现!
通过培训我还学****关于 6S的其他方面 知识,像如何开展6S,开展6S管理的对象, 6S活动常犯的误区等等。总之: 6S本身就 是一个大课堂,它不是简单的一道数学题, 而是一首诗,要靠我们认真的去品读和体会, 才能深刻理解它的精髓和内涵。
篇二:6s管理心得
在6S管理推行之初,有大部分员工心 里有抵触,想不开,认为我们已经做得很好 了,甚至有人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 简单的认为是“大扫除”;认为天天打扫, 天天检查,是“小题大做”。费时又费力。 许多人都有一种不愿意配合的情绪,认为其 中有些细节要求过于夸张,根本没必要。但 是,经“6S'实行后,事实证明了,“两整 两清”不是“大扫除”,是实施标准化、规 范化、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做了 平时看似细小,该做而又未做的事,解决了 以前该发现而又未发现的问题。有很多人平 时都是因为工作忙,总是给自己找这样那样 的理由,把自己工作所需的物品放置混乱, 现场杂乱无章,如遇上级检查,才临时抱佛 脚,到处查找、到处清理,搞得手忙脚乱的。
自从09年6月份推行6S管理后,我发 现同事们在许多细节上有很大改变,不再像 以前那样粗枝大叶、马马虎虎了。办公室针 对以往办公设备、纸张摆放零乱,人机混杂 等现象,采取了具体可行措施,把办公室划 分为办公区和公共服务区,将复印机、打印 机、传真机等设备及纸张集中摆放在通风良 好、进出及拿取方便的公共服务区。这样, 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便于为各部门提供相 关服务。比如在生产现场,没有人再把与生 产无关的个人物品摆放在机台上或衣斗里; 生产中使用频率低的工具都整齐地摆放在 工具盒里,而经常使用的工具则摆放在特定 区域,既不妨碍生产,又一目了然、伸手可 及,避免了找寻工具的麻烦,也减少了工具 丢失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