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马克思异化劳动研究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异化劳动研究论文.doc

上传人:无需盛会 2021/2/17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异化劳动研究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马克思异化劳动研究论文
一、异化劳动学说的理论源泉
异化劳动的概念是时代发展的历史产物。早在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的唯物哲学家、社会契约理论家们身上就得到了表现。最早在英国哲学家霍布斯《利维坦》中提到:在错中复杂的社会里,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人们为了自己个体本身的生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是狼一样。但是社会为了要维持平衡,所以就有必要制定相关的规则,制定相关的契约,书中所说的利维坦就是巨大的海兽,从中说明人在社会生活中并不是完全自由的,是受一定的社会契约限制的。接着法国的卢梭在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一书中说:在社会的契约中,我们同时还不应忽视人本身的自由,即保持订立契约中实现着权利的转让。
后来,德国的费希特在他知识学体系中提出了“自我”的概念,他说:“自我设定非我,客体就是主体的外化”。这就是说作为自我本身的主体又外化出客体的我,这里他说得异化其实就是人的物化。接着,黑格尔根据否定性的原则,认为异化就是扬弃,这样就给构成了辩证法的本质。但他的异化论是种精神异化论。因为他主张的异化的主题就是客观精神。这就把异化的对象混淆了。他认为精神上的异化,是种唯心主义的错误,因此他最终不能得出关于异化的正确概念。后来,费尔巴哈从感性的人来谈异化,但他说的人就只是感性的人,缺乏劳动和社会实践的深刻内容。他这样对人的了解就显得很抽象。他只说明了人把自己的本质异化为上帝,却没有说明为什么要异化为上帝,后来以“爱的宗教”来自圆其说,但终究还是唯心的、抽象的异化论。所以,在前人的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异化论”。马克思认为劳动是决定人的本质的行为方式。而劳动在历史上是通过自身的异化来扬弃的。马克思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力图变革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理论。这位他批判当时空想社会主义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为他自己后来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创了源头。
二、异化劳动的内涵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起源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从社会经济关系的结果开始,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深刻分析了人类生活的异化现实。根据古典经济学家的理论:他们看到了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的不公平、不平等。但因为他们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分析的,他们没有对这再进行“为什么”的研究。而马克思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具体分析了为什么的原因,从而得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他说: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工人生产的越多,越丰富,反过来他就越贫穷,这和劳动的本质是相互矛盾的。这就是劳动结果和劳动过程的相互异化。如果说这是从结果上来说的话,那么在生产过程上也是有异化的产生。那就是劳动对劳动者来说是外在的,不属于他自己的,劳动不是劳动者自由的发挥体力和智力。而是一种非自愿的强迫的劳动。只有在运用动物似的技能时才感觉到自己是自由的。而从事劳动的时候他感觉自己就是动物。上面两方面如果说是从“物的异化”来说的话,那么下面两方面就是从“人的异化”角度来说的。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漫长,但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更加漫长。费尔巴哈强调人是“类”的动物,但这里的“类”就是个抽象的概念。马克思不是从概念来研究人的本质的,他从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分析和资产阶级社会经济学的活动,得出了“劳动异化论”的学说。他由于把人的本质归为劳动,而劳动是被异化了的,所以人的本质在这里就得到了异化。这就是马克思说的异化第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