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现代物流人才培训方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现代物流人才培训方案.docx

上传人:江湖故人 2021/2/17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现代物流人才培训方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现代物流人才培训
方案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中职教育学院
现代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 专业名称
现代物流
二、 招生对象及学制
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三、 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中职学校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学校 中要进行中职教育思想的研讨,使全体教育教学人员树立中 职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一 系列探索和创新。
当前,职教界存在 3种能力观,一是任务能力观,即将 任务的叠加当作能力;二是整体能力观,认为个体的一般素 质决定工作的能力;三是整合能力观,这种观念谋求克服前 两种能力的缺陷,融合其优点,认为应将一般素质与个体所 属的职业岗位或工作情境相结合。从现实情况看,第三种观 念较为适宜。中职学校培养的人才应具有生存能力、应变能 力、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和创业能力。
(二)、能力结构:
熟练掌握物流各个环节相关操作的技能;
具有文字处理、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能力和物流中心信息系 统、电子商务的操作能力;
具备认识、选择、使用物流机械装备的能力 ;
掌握社会交往的知识,具有较好的语言表示能力、白学能
力;能正确撰写、填写物流活动中的各种应用文;
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 沟通、协调与合作、基本服务能力;具有不断进取、开拓 创新的精神;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进行日常会话 。
(三)、素质结构:
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 诚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公共道德;
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修养;善于白学,同时
关注本行业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不断更新知识;具有社会交 往、处理公共关系的基本能力;
职业素质: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 有立业创业的意识,有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身心素质:拥有健康的体魄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惯 具备健全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现代物流专业简介
随着生产领域成本压缩潜力的枯竭,企业竞争优势的关
键,已由开掘“第一利润源泉”一一降低人力和材料成本、
“第二利润源泉” 扩大市场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向建
立高效的物流系统。一些发达国家把降低流通费用,特别是 物流费用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物流费用占整个商 品成本的近 50%。商品从原材料购入、生产、卖出整个流程 中,物流占据了 95%的时间。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加入 WTO ,中国物流产
业发展的缓慢和滞后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中国物流与采购联 合会名誉会长张皓若认为,中国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当前与 物流相关的总支出约 19000亿元,国内运输和物流费用超过
亿元,并继续以年均 8%的速度增长。可是,中国物流业当
前尚处于发展期。由于现代物流概念进入中国较晚,当前中 国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 业经理人不足,而据权威机构调查,国内当前物流专业人才 需求量也甚是可观,供需的巨大差异,导致物流人才热急剧 飙升。
而我学校也积极响应政策,开设仓储与配送方向的物流专 业,本着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
力,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能,熟悉国内外生产、流通活动 中的物流业务,具备市场开拓能力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五、现代物流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
根据企业和劳动力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以服务经济 建设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 念,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经过综合、具 体的职业实践活动,帮助学****者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职 业教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全面素质和综合职 业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活动在流通领域中逐渐 成为趋势和潮流,根据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及劳动力 市场的特点,考虑中国经济领域各行业发展水平,以及不同 地区经济、技术、社会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区域特 点,着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本专业人才 培养应体现以下原则:
以就业为导向,形成产教结合新的人才培养机制
在专业建设和办学过程中,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 技术进步的需求,结合物流人才市场和企业岗位的要求,经 过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及时调整专业领域的方向和课程设 置,不断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积极与相关行 业、企业加强联系和合作,邀请企业专家深入地参与学校的 教育教学活动,探索和建立按企业用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 制,在确定物流市场需求的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 设置、教学内容、实训实****和学****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听取企 业专家的意见,经过多种渠道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 适应新型课程的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