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0
文档名称:

狂犬病暴露后处理研究.pptx

格式:pptx   大小:5,025KB   页数:10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狂犬病暴露后处理研究.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2/17 文件大小:4.9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狂犬病暴露后处理研究.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狂犬病
几乎100%死亡
只要严格遵守咬伤后处理原则
狂犬病完全可预防
每年仍然有大量患者死于暴露后的
不治疗或不恰当的治疗
狂犬病病毒的理化特性
对脂溶剂(肥皂水、氯仿、丙酮等)、乙醇、甲醛、碘制剂以及季胺类化合物、酸(PH 4以下),碱(PH 10以上)敏感,容易被杀灭
对日光、紫外线和热敏感,病毒悬液经56℃ 30~60分钟或100℃ 2分钟即失去活力,因此也易被巴氏消毒法消毒
不易被酚或来苏尔溶液杀灭
对干燥、反复冻融有一定抵抗力
狂犬病致病机理
通过神经进入分泌腺体:
在唾液中排出病毒
进入大脑细胞引起全脑炎
在神经系统中向心性移动
通过肌肉周围神经末梢进入神经系统
病毒在伤口周围肌肉细胞中复制
被动物咬伤而感染病毒
狂犬病致病机理
病毒的侵入;病毒停留在伤口附近横纹肌细胞内缓慢繁殖1-2周或更长
病毒由外周神经进入中枢神经;每天12-100mm速度转运,到达中枢就不可逆转
病毒从中枢神经向各器官扩散
暴露后处置流程
规范的伤口处理
正确使用被动免疫制剂
按期全程接种合格疫苗
什么情况下暴露以后要处理?
鉴于狂犬病的100%致死性和暴露后处置的安全性,所有暴露于可疑动物后都应开展预防处置工作,以求最大限度减少暴露者发生狂犬病的可能性
可疑动物:温血动物,野生动物,啮齿动物
犬,猫,蝙蝠是重点
分级处置原则
I级暴露:
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病史”特指“接触史”。如能确认与动物接触过程中皮肤完好、接触方式没有感染危险,则不需要进行处置
分级处置原则
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Ⅱ级暴露者免疫功能低下,或Ⅱ级暴露位于头面部者,且致伤动物高度怀疑为疯动物时,建议按III级暴露处置
分级处置原则
III级暴露
立即处理伤口
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
接种狂犬病疫苗
伤口处理
人被可疑动物咬、抓伤后,应立即进行受伤部位的彻底清洗和消毒处理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
就诊时如伤口已结痂则不主张进行伤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