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商品损耗原因和防损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商品损耗原因和防损措施.doc

上传人:小雄 2021/2/18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商品损耗原因和防损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商品损耗原因和防损措施
一、商品损耗的原因
所谓商品损耗,是那些看得见的损坏商品并且不能出售或折价出售的商品(促销商品不 在此内)与看不见的丢失商品,当然也包括山于商品品质
等原因售出去后,被顾客退换回来的商品等。具体包括如下:
包装等损坏导致变质
商品由于包装破损且不可重新包装、损坏、食品变质、过期等原因而无法销售。
运输损坏商品
在运输过程中损坏,而又由于在收货验收过程中未发现的破损商品。因此,在收货过程 中应认真仔细地检查。
商品验收错误
在对供应商或配送中心送来的货的验收过程中,验货错误以致造成商品损耗,或者是收 货搬运过程中造成商品损坏。因此,在验收货物时,要
严格按照程序操作。
商品陈列方法不当而造成的损耗
商品在店面陈列过程中,由于陈列的方法不当引起商品损耗,如放的位置不佳引起倒塌, 或容易被过往顾客的推车碰撞而引起的损坏。因此,
要科学合理地陈列商品。
由于小偷行窃而造成的损耗
商品开架售货给顾客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一些小偷在商 店行窃,给经营者带来的商品损失往往是难以估量的,
这是商品损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而必须高度重视。
收银员商品扫描错误造成的损耗
这是由于收银员业务不熟练或不按程序要求操作,使顾客购买的商品漏扫描造成的错 误,因此收银员应遵循“取货一扫描一查看一包装
商品”的程序。
内外偷窃
这种现象也不少见,少数员工禁不住钱物的诱惑,或单独作案或内外联于作案行窃。因 此在平时就应做好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准备,具体包括:
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监督检查,不给少数不良员工可乘之机;
招科员工应严格审查,检查员工出不的各种证件是否真实,要建立担保制度;
在员工的培训与平时的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员工法制教育;
经常检查一些重点部门的安全制度是否严格遵守执行。
&防盗硬件设备不配套
山于防盗硬件不配套,对卖场商品监管不力也是造成商品损耗的原因之一。
二、防损措施
1-如何控制损耗
对高损耗的商品进行定期连贯的盘点。
制定所有店内商品的盘点策略,盘点的目的是核对电脑里的库存量和商店里实际库 存量是否一致。
运用“三米问候”防止偷窃。当发现有小偷欲行窃时,若能主动向其问候,可以起 到警不作用,使小偷明白有人注意他了,因而中止彳丁窃
及时作无销售商品报告及负数库存报告。
作好价格变更的报告。
每隔2—4周扫描检查卖场所有的商品,查看是否短缺损耗,做到心中有数。
商品陈列区域控制
摆放区域是否标准;
陈列区域是否标准;
商品货架摆放是否标准与安全;
是否按先进先出原则,如食品、电池、胶卷等;
损耗控制。①按照收银程序收银,拿一扫一查一装;②照顾到每位顾客,注 视对方,微笑问好;③注意购物车底部;④包装封口;
⑤检查隐藏商品,必要时开箱检查,注意态度友善;⑥防止偷换条形码;⑦注意商品的销售 单位;⑧不在系统中的商品,是否销售,如何销售;⑨
扫描价格不一致的商品如何处理;⑩填写条形码问题表,及时反馈解决;⑦付款方式;⑩学 会使用收银机;⑩识别各种假钞;⑩会使用各种银行卡
二、破损商品处理程序
退换商品处理程序及要求
凡顾客购买的商品如因质量问题或其他原因而退换货的,商店在接待处理时应按照程序 进行,这可以有效地控制商品损耗。顾客退换化的商品
处理是由商店顾客服务台处理,具体如下:
总规定。①令顾客满意,三米微笑;②电话礼仪,应在三声铃响以前接听;③发票 程序;④储值卡销售程序。
要求。①退货标签,由服务台完成;②有收据退货;③无收据退货;④一般换货; ⑤员工退货。
表格。①无收据退款表;②员工退款表;③保修卡维修表;④遗失商品登记表;⑤ 送货表。
退款指南。①贷款式;②更改价格;③可重售商品;④不可重售商品;⑤处理商品 退款;⑥多收费退款;⑦收银机退款。
2o店内商品破损处理程序
商品由于包装破损且不可重新包装,食品因变质、过期等原因无法销售,应及时填 写破损商品标签,经主管确认后,送到索赔办,由索赔
办与供应商联系具体索赔事宜;
破损的冏品需填标签,标签内包括:冏品编号、冏品名称、数量、破损原因、经 于人签名、日期等栏目;
索赔办处理的商品包括:店内破损商品、顾客退货换货的商品。
商品损耗的原因及其对策(一)
商品损耗是当今超市业态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之一(包括外资企业),现就 对商品损耗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展开论述。
商品损耗的原因及其对策
第一篇收款机失误引起的损耗
第二篇手续不正确引起的损耗
第二篇验收不正确引起的损耗
第四篇商品管理缺陷引起的损耗
第五篇盘点不正确引起的损耗
第六篇设备不良引起的损耗
第七篇员工不注意引起的损耗
第八篇员工的不正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