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三傻大闹宝莱坞》观后感(城关二小 韦丽莉)
学校领导推荐我们看八部电影,怀揣着任务,打开电脑搜索《三傻大闹宝莱坞》,我惬意的和儿子躺在床上,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激动,越看越有品位,就连上中班的儿子都跟着剧情手舞足蹈的运动起来。本剧对印度填鸭式的教育进行了反驳,即揭露丑陋的事实,又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想法,真可谓“有创新,才有发展,无创新,必无发展”,由那三个“白痴”来加以诠释。
《三傻大闹宝莱坞》讲述的是兰彻、法涵、兰俱,三个男孩是印度一所皇家工程学院的学生,法涵喜欢野外动物摄影,由于恐惧父亲的威严,选择了不喜欢的工程专业,学习成绩是倒数;兰俱是个贫困人家的孩子,他来这里上学的目的就是为爸爸治病,让妈妈过上好日子,让姐姐有出嫁的嫁妆。由于压力太重,他胆小而谨慎,学习成绩一直都垫底。而兰彻是花匠的儿子,从小就聪明好学,善良顽皮,他代替小主人来这里上大学,任务就是四年后给小主人拿回一张光宗耀祖的文凭,但是对墨守成规的教育提出了不满和抵抗,引来了众多老师的斥责和刁难,是一位智慧型的学生。
 剧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兰彻说的:“学习就是为了应用”。法涵的:“盐水具有很强的导电性,初二的物理知识,我们都学过,只有他会应用。” “爸,我做一名摄影家又会怎样呢?挣得少一点,房子小一点,车子小一点,但我会很快乐,会真正的幸福”。“学习是兴趣,工作是娱乐”。 说出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如果不是为了应用,学习还有什么意义?现在的家长不停的逼着孩子学习,补课,没有很多的实践机会,只一味的觉得学得多就是好的,那么等到她或他踏入社会他或她将是怎样的一种人?-----被社会淘汰的人。还有些家长从来不问孩子的意愿,常常把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不管孩子喜欢什么,每周给孩子报满兴趣班,孩子学得很痛苦,家长看得很头疼,有时还会恨铁不成钢,难道你的孩子就有那么差吗?还是没有去挖掘你的孩子的兴趣呢?
 看了此影片我深刻的感悟到,教育的区别会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产生大不同的效应。一个是要我学,一个是我要学。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常常给予学生的是命令,掌握了大量的字、词、句、段、篇,并还积累了名人警句,修辞手法,句法的转换等等,可是在习作中上却是空空如也,这就是现实,比想象中的更难以应付。中国教育的出发点与此影片的校长概念大同小异。 今后做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在我心里已有答案:不能误人子弟,要做一个学生能够记得你的好,对他们成长有所益的教师。今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