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联考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848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联考试卷.doc

上传人:1354793**** 2021/2/19 文件大小:8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联考试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高一下学期地理期末联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7题;共66分)
1. (4分) (2016高三上·赤峰期中)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以下各题。
(1) “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
A . 水平错断    
B . 褶皱凹陷    
C . 断裂陷落    
D . 水平张裂    
(2) 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
A . 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 . 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 . 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 . 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2. (2分) 左图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右图是浙江“雁荡胜境”图片。读图回答下题。
形成珠峰大本营附近碎屑堆积物和雁荡山陡崖峡谷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 . 风力侵蚀、流水堆积    
B . 冰川堆积、流水侵蚀    
C . 流水堆积、冰川侵蚀    
D . 冰川侵蚀、风力沉积    
3. (6分) (2018高三下·黔东南模拟) 下图为某地自然带分布图,基带为温带阔叶林带。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图中自然带分布规律是( )
A . 纬度地带性    
B . 地带性    
C . 垂直地带性    
D . 非地带性    
(2) 我国平原地区缺失苔原带的原因( )
A . 纬度    
B . 洋流    
C . 地形    
D . 海陆分布    
(3) 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 . 美国东南部    
B . 中国东北地区    
C . 巴西高原    
D . 俄罗斯北部    
4. (4分) (2017高一下·巴彦淖尔月考) 根据下图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 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
A . 大气环流    
B . 地壳运动    
C . 海陆位置    
D . 人类活动    
(2) 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体现了( )
A . 一个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    
B . 一个区域环境的变化引起其他区域环境的变化    
C . 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全球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D . 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是由距离海洋的远近变化引起的    
5. (4分) 读京津冀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京津冀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发展经济最突出的优势是( )
A . 科技力量雄厚    
B . 水陆交通便利    
C . 矿产资源丰富    
D . 毗邻港澳,多侨乡    
(2) 关于图中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①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是旅游***业
B . 北京东临渤海,珠江三角洲南临南海
C . 雄安新区的建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D . 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在北京举行,这体现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的职能
6. (4分) 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关于图中四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是“高—低—高”模式    
B . ②是原始型模式    
C . ③是传统型模式    
D . ④是“低—低—低”模式    
(2) 图中①国家可能是( )
A . 德国    
B . 中国    
C . 尼日利亚    
D . 印度    
7. (6分) (2019高一下·黑龙江期中) 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在经济比较发达以及后现代社会带来个人主体性增强的背景下,以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的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体最可能是( )
A . 婴幼儿    
B . 青少年    
C . 青壮年    
D . 中老年    
(2) 影响生活方式型移民的主要因素是( )
A . 自然因素    
B . 经济    
C . 文化    
D . 交通    
(3) 生活方式型移民对移入地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