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西榕湖、杉湖导游词
榕湖、杉湖原为唐宋时桂州城南护城河,现在湖畔树木婆娑,湖中澄湖碧水,象碧玉镶嵌在市区中心,游人到此不但能饱览湖光山色,而且能够寻胜访古。
湖心亭 在榕湖的湖心岛上,原建于40年代,1979年两次重建,现为一组设计新奇的仿古临水亭廊,由大小两亭及连廊组成。大亭8角、重檐、凌驾水中;小亭4角,单檐尖顶,坐落岸上,以直角形(L)曲廊和大亭相连,总面积120平方米。湖岸有九曲桥衔湖心岛,掩映于湖光翠柳之间,和亭廊组成整体,显出平稳中求改变,临水而有飞动感。
古南门 桂林市关键文物保护单位。在市区榕湖北岸。又名榕树门。据载为唐代名将李靖于武德四年(621)平定岭南后,在桂林筑置城守新建,是桂林“唐城”的南大门,距今正1300多年。
黄庭坚系舟处 在榕湖北岸,古南门前,榕荫亭侧。崇宁二年(1103)北宋大诗人黄庭坚被谪宜州,崇宁三年(1104)经桂林,遍览名山,泊舟此岸。她写的《到桂州》云“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峨;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百嶂千峰何”,融进个人的不幸遭遇,也表示了对桂林山山水水的深厚情意。南宋理学家张知静江府时,在系舟处建榕溪阁,以志思念。阁久废,1955年在旧址建榕荫亭,其后又立碑其侧,题为“黄庭坚系舟处”。
湖西庄 在榕湖北路西段。清嘉庆道光间,少司空李宗瀚建为别墅。张维屏《洼游日志》称,大门临湖,内有小桥流水,过桥有屋,屋后有轩,轩前有园,整座建筑用竹篱围合。李宗瀚住湖东“拓园”,今人民礼堂东北侧,湖西庄由其侄李春回掌管。李春回工书精刻,后破落,别墅荒凉。1954年以来,这里建起拥有十几幢风格各异的庭院建筑,成为桂林市第一个接待国家元首级的外事宾馆榕湖饭店。
芙蓉亭 在榕湖南路西段,榕湖西南岸边。清代著名桂林画家罗辰曾在此建“芙蓉池馆”。1955年建亭,因名芙蓉,亦称葵花亭。1988年改建成钢筋混凝土结构,6柱、6角、单檐、琉璃瓦、攒尖顶亭,高7米,,。亭中有石桌凳,柱间有石栏杆,亭周树茂荫浓,秀色可餐。
阳挢 在秀峰、象山两区相衔,榕湖杉湖接合部的水面上。宋名青带桥或永济桥,木质结构,元代毁于火。明改建石桥,解缙书“永镇三江”其上。洪武间(1368~1398)桂林城南扩,榕湖杉湖变成内湖,名阳塘,桥因湖改称阳桥。历代多修葺、扩建。1974年扩建成现实状况:石拱结构,3跨,各5米,;桥面由20米加宽成32米,沥青铺筑,饰以汉白玉雕花栏杆。自古以来,青带桥一带就是商业中心区。据元伯笃鲁丁《阳桥记》载,桥的两侧,商贾所藏宝物、番货,以有易无,日千百计。现在榕杉湖区,市行政机关、商业点、宾馆环立,这一地带,更成为南北通衢和政治、文化经济、旅游的中心。
朝霞亭 在榕湖东侧,湖滨饭店前,簇拥于小叶樟,夹竹桃和翠竹间的一个260多平方米的小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