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728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junjun2875 2021/2/20 文件大小:7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高一(重点班)上学期地理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23题;共80分)
1. (2分) 下列关于总星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总星系囊括了整个宇宙    
B . 总星系是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的总称    
C . 总星系只包含了两级天体系统    
D . 上述说法都不对    
2. (4分) (2018高一上·深圳期中) 下图是晨昏线与地方时9时的经线的交点随时间(半年)和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各题。
(1) 图中a的值最有可能接近( )
A . 0°    
B . 30°    
C . 60°    
D . 70°    
(2) ①、②两点所对应的纬度,正确的叙述是( )
A . 纬度可能相同    
B . 纬度一定相同    
C . 纬度值一定相同    
D . 不确定    
3. (4分) (2019高二下·漳州期末)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读图,回答19-20题:
(1) 通常能够为其所影响地区带来降水的有( )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    
C . ①⑤⑥    
D . ④⑤⑥    
(2) 图示环流状况出现时( )
A . 内蒙古高原北风吹雪    
B . 地中海沿岸碧海晴空    
C . 南非高原上草木葱茏    
D . 南极大陆紫外线强烈    
4. (6分)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 .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 降水变率增大    
D . 河道淤积    
(2)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3)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A .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5. (2分) 关于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    
B . 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    
C . 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    
D . 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杂乱堆积特征    
6. (4分) (2020高一下·扬州期末)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影响大。在一段时期内,表层土壤水分增加,说明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仅300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复的植被。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
A . 5月    
B . 7月    
C . 8月    
D . 10月    
(2) 与其它时间相比,该区域7月、8月表层土壤含水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 雨量大    
B . 气温低    
C . 蒸发、蒸腾量大    
D . 下渗量小    
7. (4分) (2017高一下·承德月考) 我国某农村主要靠燃烧秸秆和柴草做饭、取暖,这种利用方式存在许多缺点(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 根据图中的关系判断, ABC分别代表( )
A . 破坏森林、农业减产、牧业下降    
B . 农业减产、破坏森林、牧业下降    
C . 破坏森林、牧业下降、农业减产    
D . 牧业下降、农业减产、破坏森林    
(2) 解决图示地区存在问题的办法,不正确的是( )
A . 结合植树造林,营造薪炭林    
B . 结合积蓄肥料,发展沼气    
C . 结合当地实际,开发新能源    
D .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