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文档名称: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579KB   页数:3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ppt

上传人:精品小课件 2021/2/20 文件大小:2.5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生的境界ppt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老和尚背女人过河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
  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
  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
  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1
神秀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惠能偈曰: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神秀和慧能的偈子
2
何 谓 境 界?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从晋唐以后,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一种特定的含义。
佛家认为人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人正是通过这些感官来感知外部世界。)
尘世又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六尘基本上概括了我们所见到的外部世界。)
当六尘作用于六根,在每一个人身上都产生种种感受,并作出不同的反应,佛学上把这种意识活动之中的主观感受称为境界。
现在境界一词延伸为: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状况。
3
现代哲学大师冯友兰提出了人生的四种境界————
4
人 生 的 境 界
冯友兰
5
作者介绍:冯友兰
*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
* 主要论著:
“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
“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
《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
*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
6
阅读课文并思考:
一)冯友兰把人生的境界分成几类?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二)作者划分人生境界的依据是什么?
三)怎样提高人生的境界?
7
文 章 脉 络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阐述人生四种不同的境界。
第二部分(第7~10自然段):具体阐述中国哲学的任务以及哲学是如何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8
人生的境界
觉 解
天地境界
道德境界
功利境界
自然境界
第一部分 阐述人生的四种境界
最高
更高
较高
最低
9
自 然 境 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惯。
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
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
1、划出课文中表述处于这种境界的人的句子: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