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O—O年六月
目录
一、 现状与形势
(一) 发展现状
(二) 面临的形势
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二) 基本原则
(三) 发展目标
三、 主要任务
(一) 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
(二) 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
(三) 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四) 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五) 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六) 加快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升级
(七) 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
四、 重点工程
(一) 冷库建设工程
(二) 低温配送处理中心建设工程
(三) 冷链运输车辆及制冷设备工程
(四) 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
(五) 冷链物流全程监控与追溯系统工程
(六) 肉类和水产品冷链物流工程
(七) 果蔬冷链物流工程
(八) 冷链物流监管与查验体系工程
五、 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
(二) 完善政策
(三) 整合资源
(四) 增加投入
(五) 鼓励创新
(六) 培养人才
(七) 完善法规与监督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 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 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 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 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生鲜农产品的产量和流通量逐年增加,全社会对 生鲜农产品的安全和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 对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和保障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健康发 展,特制订本规划。规划期为2010 -2015年。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我国现代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起步于上世纪初,自上世纪六、七十 年代开始在生鲜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及运输等环节逐步得到应用。进入 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迅速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 境和条件不断改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较快发展。
1、 农产品冷链物流初具规模。我国是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大国, 目前蔬菜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0%,水果和肉类产量占30% ,禽蛋 和水产品产量占40%。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产量快速增加,每年约有4 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冷链物流比例逐步提高,目前我国果蔬、 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5%、15%、23%,冷藏运输率分别 达到
15%、30%、40%,冷链物流的规模快速增长。
2、 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 冷库总容量880万吨,其中冷却物冷藏量140万吨,冻结物冷藏量740 万吨;机械冷藏列车1910辆,机械冷藏汽车20000辆,冷藏船吨位10 万吨,年集装箱生产能力100万标准箱。
3、 冷链物流技术逐步推广。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 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 术,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应用国际先进的冷 链物流技术,从屠宰、分割加工、冷却成熟等环节低温处理起步,逐渐向 储藏、运输、批发和零售环节延伸,向着全程低温控制的方向快速发展。 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推动水产品和 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4、 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涌现,。中外运、中粮等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企 业强化与上下游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建立国际先进的冷链设施和管理体 系,积极拓展冷链物流业务;双汇、众品、光明乳业等食品生产企业,加快 物流业务与资产重组,组建独立核算的冷链物流公司,积极完善冷链网络; 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完善终端销售环节的冷链管理,加快发展生鲜食品配送。 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网络化、标准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态势。
5、 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环境逐步完善。国家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 在近几年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 促进农产品流通。一些冷链物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先后颁 布实施,《食品安全法》等重要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重 要性进一步被消费者认识,全社会对"优质优价"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 但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化、系统化的冷链 物流体系尚未形成,与发展现代农业、居民消费和扩大农产品出口的需求 相比仍有差距。突出表现在:
一是鲜活农产品通过冷链流通的比例仍然偏低。目前我国鲜活农产品 冷链流通的比例远低于欧美发达(欧、美、力口、日等发达国家肉禽 冷链流通率已经达到100%,蔬菜、水果冷链流通率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