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2021年音乐教育的哲学思索.docx

格式:docx   大小:21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音乐教育的哲学思索.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2/20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音乐教育的哲学思索.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音乐教育的哲学思索
摘 要:本文取“后当代主义”的哲学视域,借鉴和吸收其理论的合理内核,并以此作为音乐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对音乐传达人类情感的历史过程和音乐的功效作用进行了哲学思索,意在推进这一论域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教育;哲学;后当代主义
  “后当代主义”是一场20世纪60年代发生于欧美,70、80年代流行于西方的艺术、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潮,是和“后工业社会”、“后当代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有亲密联络的一个概念。其主要思想内容是对当代社会的经济化标准所造成的社会文化危机的思索和批评,要意在于放弃当代性的基础前提及其规范内容,对“当代性”含有强烈的“怀疑”、“否定”和反对同一、推崇差异的特征,本质上是一个感性上的愉快主义、知性上的反理性主义和道德上的犬儒主义。
  一
  后当代主义思想的总体特征:其一,反基础主义、反本质主义。后当代主义批判17世纪以来的这种基础主义、本质主义思想。所谓基础主义,是指一切认为人类知识和文化全部必有某种可靠的理论基础(阿基米德基点)的学说。学术研究就是发觉这个基础,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上说,基础主义往往表现为把现象和本质、外在和内在对立起来的本质主义。其二,主张不确定性、内在性。所谓不确定性(即多重不确定性),是一个复杂的指涉体,只有用模糊性、断裂性、散漫论、多元论、曲解、反叛、变形等概念才能把它描绘出来。所谓内在性,指的是一个心灵能力——在符号中概括本身,愈多地参加自然,并经过其本身的抽象概括而作用于本身的能力。
  所以,后当代主义者批判当代教育的培养“完人”的教育目标观,认为:教育仍可重视学生的各方面发展,但并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全部得到“全方面发展”;教育的目标也能够培养符合学生自己的特质和她生活中的特殊性的人,即“片面发展”的人,并提出了以下几个教育目标论:,这种公民能够认清优势文化的霸权性和文本的集权性,向它们挑战,进而经过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跨越文化边际,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建立一个和自然友好的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个人的道德意识和对自然、土地的伦理概念;,而且能够把家庭中的平和、安定及各社会组员之间的和平共处扩充到整个社会乃至国家,从而避免一个相互利益的冲突状态,使整个社会充满友好。
  从后当代主义的思维模式出发,教育研究必需向一个多元开放、动态发展的方向转换,需集人类研究之大成,勇于汲取和利用人类历史上所形成的各学科的多种研究方法,如人文主义、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解释学、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哲学的研究方法和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等等。这种“集大成”不是详细的单一、孤立的研究方法的叠加累积,而是多个方法群集的有机结合。吸纳、整合、协调及发展这种群集的研究方法,使其为教育研究方法论这个体系服务,方便促进教育研究的发展。
  二
  即使人类的成长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受“素质”的支配,但受这种素质支配着生活下去的人类,个人的生活方法绝对不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人类不像其它动物那样依靠和生俱来的本能自然地成长,而是在有意识地从事劳动和生产的过程中将生命维持下去。而劳动和生产和社会结构的种种观念和形式不无关系,而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