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鲜苹果渣不同处理方式的成分变化研究吕磊徐抗震宋纪蓉任莹辉摘要通过对 4种不同处理方式所得干苹果渣的组成进行测定分析,比较其成分特别是营养成分的变化,为其作为动物喂养饲料,选择更适合的处理方式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苹果渣;干燥;饲料;成分;测定中图分类号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产地,总产量已达 2 200 多万吨,超过世界总产量的 1/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已有 20%左右的苹果作为果汁消费。从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引进瑞士、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浓缩果汁生产线,伴随榨汁等深加工,每年排放苹果废渣几百万吨,仅陕西省每年排放苹果湿渣 130 多万吨。除少量直接利用外,绝大部分因为水分含量高( 80%左右),蛋白含量低,没有营养价值,不易保存而被遗弃。特别是水果加工旺季,渣皮堆积如山,经微生物分解,酸臭难闻,严重污染环境,苹果渣的处理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1, 2]。近几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开始转向这一严峻现实问题的研究[2-8] 。利用苹果渣丰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较高含量的还原糖,制备果胶、膳食纤维,引入生物技术发酵生产柠檬酸、单细胞蛋白、食用酒精等。但这些研究开发目前还都处于实验室阶段,且均是以处理后的干果渣为原料,所以对于鲜苹果渣的处理问题亟待解决。当前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4种——自然干燥、人工干燥、青贮+自然干燥和青贮+发酵+人工干燥。但是上述不同方式处理之后的果渣成分发生较大变化,本文通过测定其成分,分析营养成分变化,为其作为最有应用前景的蛋白饲料开发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原料及处理方法①自然风干苹果渣: 8~11 月份榨汁期间,将鲜果渣晾晒于水泥地上,自然风干得到的干果渣。②人工干燥苹果渣:取鲜果渣放置于通风干燥箱内, 65℃左右干燥所获得的干果渣。③青贮+自然干燥所得果渣:在生产季节按照青贮技术要求进行青贮,第二年 4~8 份开启青贮窖,进行自然晾晒所得干果渣或者随时用随时晾晒所获得的干果渣。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④青贮+发酵+人工干燥所得果渣:将青贮的果渣与麸皮及无机盐等配料后,接入酵母菌、霉菌等发酵,再利用热风干燥线干燥所得加工干果渣,一年四季均可生产。 测定指标及方法①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均采用国标法测定; ②真蛋白采用改进的 Kjeldahl 法,即样品在 72℃下干燥 10h ,然后用 5%的三氯乙酸及去离子水各洗涤 3次,取滤饼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③还原糖:沸煮 20min ,过滤,重复 3次,合并滤液定容,用费林法对溶液测定;④有机酸:沸煮 20min , 过滤,重复 3次,合并滤液定容,用标准 NaOH 溶液滴定; ⑤微量元素:由西北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用美国 ICP 直读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 ⑥氨基酸: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用美国贝克曼氨基酸分析仪测定。 2结果与讨论测定结果如表 1、表 2和表 3所示[3,10,11] 。由表 1、表2、表3测定结果可知,①前三种处理方式所得的干果渣在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及氨基酸等的含量几乎没有太大变化,但还原糖、有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发生较大变化。其原因应是:在青贮过程中,有大量的乳酸菌、醋酸菌发酵,生成一定量的有机酸并随着水分流失,从而损失大量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