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深圳大部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
2009级研究生李振亮
本文拟从分析大部制的涵义、大部制改革的原因、实质、原则、 利弊、现状等出发,针对大部制改革中可能出现的五类问题,即人员 分流问题、机制磨合问题、监督问题、机构改革精简——膨胀——再 精简——再膨胀的怪圈问题,以及大部制“大衙门”作风的风险等, 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部制,大部制改革,行政三分,分流,监督
第一部分大部制的涵义及述评 1
一、大部制的涵义与特征 1
一、大部制改革的原因 1
三、 大部制改革的实质。 1
四、 大部制改革与“彳丁政三分” 2
五、 大部制改革的原贝II 2
六、 大部制改革的优势 3
七、 大部制改革的弊端 4
八、 大部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6
九、 地方政府大部制改革的经验模式 6
(一) 、“单部门突破”的成都模式 6
(二) 、“两集中、两到位”的镇江模式 7
(三) 、“多牌同挂”的随州模式 7
第二部分深圳大部制改革的现状 7
一、 深圳大部制改革的现状 7
二、 深圳大部制改革前后政府机构对比 9
三、 本次深圳大部制改革的特点 11
(一) 、大幅精简机构,暂不作调整的部门也重新“三定” 11
(二) 、更多领域推进完善大部制 11
(二)、进一步消除体制机制障碍 11
(四) 、没有精简人员的任务 12
(五) 、多个部门副职超额配备 12
(六) 、教育局等七机构暂不调整 12
四、 大部制改革后深圳各新设委的焦点与展望 12
(一) 、交通委员会 12
(二) 、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 13
(三) 、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13
(四) 、人居坏境委员会 14
(五) 、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 14
(六)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15
(七) 、财政委员会 15
第二部分深圳大部制改革的问题 16
一、 分流人员的阵痛 16
二、 机制磨合的困境 16
二、监督的难度 16
四、 机构改革“精简一膨胀一再精简一一再膨胀”的怪圈 17
五、 “大衙门”作风的风险 17
第四部分深圳大部制改革的对策 17
一、 多渠道分流人员 17
二、 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18
二、强化监督控制 18
(一) 、整合成立新的监管机构 18
(二) 、加强监管机构间的协调配合 18
(三) 、完善政府权力监督机制 19
四、 明确政府职能定位 20
五、 与政府流程优化相结合 21
参考文献: 22
第一部分大部制的涵义及述评
—、大部制的涵义与特征
所谓“大部制”,或叫“大部门体制”,就是在政府的部门设置中,将职能 相近、业务范围趋同的事项相对集中,由一个部门统一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 府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职能有机统一”是大部制的精髓所在;“宽职能,少机构”则是大部制的 鲜明特征。
二、大部制改革的原因
根据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的分析,职能交叉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第一,导致各部门之间职能分工不够明确,遇到问题难以协调一致。
第二,职责交叉影响整体利益实现,容易导致各自为战,多头对外。
第三,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第四,导致行政管理成本上升,出现重复建设。
第五,部门林立导致审批程序、审批环节过多,办事困难,严重影响投资环 境。
三、大部制改革的实质。
正如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博导许耀桐所说的,我们不能单纯地 把实行大部门体制理解为只是部门机构之间的简单合并。从根本上说,它是一种 权力结构的重组和再造,实行的是行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划分和相 对分离。
四、大部制改革与“行政三分”
“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之间的相互分离和制衡,是“大部 制”的基本准则。从这个角度看,“行政三分”的提法,是恰如其分的。
“行政三分”,最早是由深圳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敬仁教授提出来的。
2001年11月,为了应对政府如何“入世”的挑战,中编办选择深圳作为进 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
2001年,马敬仁接受深圳市委市政府委托,以他和深圳市委党校教授卞苏 薇为首,成立了一个课题小组,探索政府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
2003年,马敬仁负责起草深圳市政府体制改革草案,提出了 “行政三分”。
“行政三分”是将行政管理职能分为决策、执行、监督三个部分。三者相辅 相承,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行政三分制”改革是对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进行纵 向和横向的梳理,将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相对分离,以实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 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马敬仁认为:“行政三分”是“行政系统内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