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行政管理与行政伦理
一、主要教学内容及重点
....:简要介绍管理的定义、本质和基本特征;明确道德的涵义、管理的伦理特质以及管理功能;重点讨论管理的的本质涵义及其伦理和特质;理解管理与伦理相互关系。
....2. 从行政伦理到公共管理伦理:重点讨论传统政府行政模式的特征和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及其内涵及特征。理解和把握传统政府行政模式的主要特征,公共管理的七大主题和主要特征。
....3. 现代行政伦理的主体和类型:重点讨论行政伦理主体,它们是行政伦理要规范的对象,这就是公共行政系统:行政组织伦理,行政体制伦理,行政政策伦理,行政行为伦理,行政职员伦理。理解和把握公共行政系统中各行政伦理主体的主要内涵及特征。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管理的定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管理的伦理特质以及管理功能,道德的涵义,行政模式、行政组织伦理、行政体制伦理、行政政策伦理、行政行为伦理、行政职员伦理等基本概念。
....理解:管理与伦理相互关系,行政模式的内涵及特征,行政模式的演变历史,现代行政伦理的主体和类型,公共行政系统中各行政伦理主体的主要内涵及特征。
....了解:行政管理与行政伦理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基本要求和本学科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本章概念多,理论性较强,以讲授为主。但要注意讲授方式,突出对各概念的准确理解和逻辑关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机结合管理和行政的现实过程实例来理解和把握概念、理论,特别要注意难点的形象解剖和分析。
....本章分三课时讲述,第一课时讲述管理与伦理的本质及其互涵中;第二课时讲述从行政伦理到公共管理伦理;第三课时讲述现代行政伦理的主体和类型。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行政管理与行政伦理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受人民的委托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他们是公共权力拥有者和行使者,其宗旨就是实现公共利益。由于权力的特性,如果使用不当,或是被滥用,则会导致对公共利益的侵害。要使权力不被滥用,那就只有对权力加以制约,而社会对权力制约的唯一途径就是给予多大的权利就对其课以多大的责任,并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安排予以保证。然而法律和制度的刚性约束有时并不能保证权责的对等,所以还必须通过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道德约束来规范行政主体的行为,以保证公共权力被用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行政伦理是调节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伦理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行政管理领域的职业道德,一个国家行政伦理状况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政府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前途。作为全书的开篇,本章有必要将与行政伦理相关的基本概念阐述清楚,为全书内容的铺开奠定基础。因而,本章首先探讨了管理的伦理特质、伦理的管理功能和伦理管理的可能性。其次,对行政伦理的内涵和特性进行了界定,阐述了行政伦理的现状和当前行政伦理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行政伦理的未来发展形态——公共管理伦理作了介绍。最后,简要介绍了行政伦理的两类主体及其特质。
一、管理与伦理的本质及其互涵
....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自然的威胁和生存的需要,要求人们结成群体共同劳动,共同劳动使得协作成为必需,有协作就需要指挥和协调,这就需要通过管理来实现。管理职能的发挥最初依据的就是人们在共同劳动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这是由于人们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会因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结成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调节这些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伦理就应运而生。伦理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承担着特殊的调节和管理社会的职能,而且随着人类社会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而进一步发展,逐渐扩展到对人与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人和自我之间的关系的调节和管理。由此,可以说伦理和管理是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
1、管理的本质
....管理是人类社会的客观需要,管理活动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凡是由两个人以上组成的,有一定目的的集体都离不开管理。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 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由此可见,管理活动对人类社会而言,就像车轴之于车轮一般推动并保障其向前运动。
....管理活动由来已久,但什么是“管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其有不同的理解。从字面上看,有“管辖”、“处理”、“管人”、“理事”等意,即对一定范围的人员和事务进行安排。但这种字面的解释远不能充分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对于管理的解释,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侧重,各有千秋。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