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优异党员优秀事迹材料乡医优秀事迹材料
平安村,是我街西面的一个大村,以前交通极为不便,那么这么多人的基础医疗和防疫保健是谁在默默无闻地负担着呢?一走进平安村,只要你一探询说找"张医生",大人小孩全部知道,还会带着你去她家哩!她,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张新啟同志,三十八年如一日忠于职守,为改变乡村医疗卫生面貌尽心尽责,为村民防疫保健倾心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深得领导的信任和村民的爱戴,数次被街工委、街办事处评为优异共产党员和优秀工作者。
(一)
1969年8月,张新啟同志由群众一致推荐,经村支部、村委会同意走上了"赤脚医生"工作岗位。对于一个毫无医学基础的人来说要独自挑起全村医疗卫生工作的重担该是何等沉重啊!她顾虑重重,根本难眠,想到群众们因为缺医少药,有病难以诊疗,想到组织的期望和群众的信赖,毅然走上这个交通不便、医疗条件极差的贫困村的村医岗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她一边开展工作,一边刻苦学习,勤奋钻研,博览医学书籍,并主动参与上级举行的各类知识、技术培训和考评。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刻苦的学习,1972年取得了乡医资格证书,1992年取得了主管医师职称,XX年成为注册乡村医生。为了乡村医疗事业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健**安,她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心系群众的健康,在乡村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一干就是三十八年。
(二)
经过长久的学有了很大提升,基础实现了"村民小伤小病不出村"的目标,深受群众的好评,然更令人敬佩和感动的是她那种不顾个人安危得失、尽职尽责为村民服务的忘我精神。谈起她那一幕幕治病救人的感人事迹、感人场景,至今难忘:1992年深冬的一个夜晚,村民张啟汝因腹痛就诊,张医生赶忙爬起床,一看不能耽搁,必需立即转诊,不顾天寒地冻,联络车子,手拿电筒,亲自陪护病人来到卫生院,经诊疗为急性阑尾炎,再晚来可能引发穿孔。整个晚上,忙前忙后,没打过盹,还垫付医药费300元。面对家眷不尽的致谢,她只是朴实的一笑,"这是我应该做的。"简单而平凡的话语,发自她那对村民健**安的负责之心。
自从走上乡村医生这个岗位,她就深深地知道,自己服务的是农民群众,必需心系她们的安危冷暖。对凡一时拿不出医药费的患者,她自愿给垫赊,遇上尤其困难的就全免或部分无偿诊疗,每十二个月减无偿用达1,500元。她只是一个一般的乡村医生,日子过得也并不宽裕,可为患者排忧解难却从不计较得失,心怀爱心。村民张啟涛一家最有感受,她家经济尤其困难,母亲多病缠身,自己又患有心脏病,每次张医生去给她们家看病,从未收出诊费、医药费。每当有些人问她缘由的时候,她也是朴实的一笑,"人不能忘本,不能钻地钱眼上,何况我又是党员,这些年来,我总是想,是乡亲们推荐我当乡医,是党培养了我,我不能事事算计得失,乡亲们的健**安是我最大的心愿。"
(三)
为真正确保群众的健**安,她主动搞好计划免疫预防工作。防病不象治病,加之农民预防意识淡薄,要做好防疫工作,其难度相当大。怎样落实好防治并举、防重于治的方针,张医生可付出了不少心血。她主动联络村领导,加大防疫工作的宣传力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经过不懈的努力,预防保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992年夏天,麻疹病小范围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