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福建省长乐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778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福建省长乐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

上传人:54156456 2021/2/25 文件大小:77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福建省长乐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福建省长乐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
1. (2分) (2017·天津模拟)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勾结/勾当    扫除/扫帚    咽气/狼吞虎咽    兴奋/兴高采烈    
B . 奔跑/投奔    空气/空闲    累赘/罪行累累    丧礼/丧心病狂    
C . 栏杆/竹竿    侪辈/肚脐    投缘/不容置喙    俘虏/饿殍遍野    
D . 宣布/渲染    凄怆/呛人    旺盛/矫枉过正    假装/久假不归    
2. (2分) (2019高三上·西城月考) 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字形错误最多的一项( )
A . 欢呼雀跃    家雀儿     鹊桥相会    鸠占雀巢    
B . 流觞曲水    曲突徙薪   委曲求全    曲肱而枕    
C . 劈头盖脸    独辟蹊径   披波斩浪    披荆斩棘    
D . 蓓蕾        烘焙       关怀倍至    英雄倍出    
3. (2分) (2016高二上·市南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闲来无事,就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邻里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②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③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 , 并要他赶快请客。
④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 , 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⑤伴着落日的余晖,诗人缓步登上了江边的这座历史名楼,极目远眺,晓霞尽染,鸿雁南飞,江河日下 , 诗意油然而上。
⑥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 , 感动了无数市民。
A . ②④⑥    
B . ①⑤⑥    
C . ②③⑤    
D . ①③④    
4. (2分) (2016·吉林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全球网络界的许多领军人物悉数登场,这些互联网大腕的精彩演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与会者。
B .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在每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举办,是各经济体领导人与工商界开展对话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工商界活动。
C . 网民说,春晚小品《扶不扶》的故事还在耳边回响,现实中又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的确让人唏嘘。
D . 我国即将出台覆盖大中小学各教育阶段、覆盖听说读写译综合能力和各种形式外语学****成果,使我国英语教学和测评“车同轨,量同衡”。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5. (6分) (2017高三下·襄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正解与误读是阅读阐释中经常碰到的是非之争,两者难解难分,又必解必分。读者的正解往往是在不断克服误读的过程中获得的。
关于误读,阅读学界存在着真误读和假误读之辨。中外一些学者认为,误读永远是一个客观的存在,是一种规律性现象。美国耶鲁大学哈罗德·布鲁姆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曾连续发表四部著作,系统论述了“诗的误读”:“一首新诗总是后辈诗人对前辈诗人及其伟大作品释读的结果。这是一种特殊的释读,它不在于对某一具体作品的释读实际发生与否,它实际上是指一种接受影响与打破影响,继承与创新的悖谬状态。”我国清代纪昀说:“郢书燕说,固未为无益。”现代钱钟书说:“作家原作叙事抒情本无彼意,然读者却在阅读中出现创造性的误解,悟出确有引人入胜的彼意,并为更多的读者所认可。”三家所说的“特殊性释读”“合理性误读”“创造性误读”显然是指读者释义对作者原意的超越或对传统释读的突破。由此,对“误读”引出“反误”和“正误”两种分法:“反误”指读者自觉不自觉地对文本穿凿附会,随意歪曲,既不合作者的原意,也不切作品的本意,那是真误读;“正误”指读者的理解和作者原意相抵牾,但切合作品的实际,使文本意义增值,这是假误读。我们认为,把不同于作者原意的多元阐释归入“误解”的范畴是不妥的,正就是正,误就是误,不必对误解分正反,不存在“正确的误解”。将“合理性误读”和“创造性误读”作为“假误读”的修辞来运用,未尝不可,但把“正误”作为阅读学的概念和常规就不够科学了。超越作者,超越文本的“增解”“异解”和“批解”是典型的“个性化理解”,不宜说成“正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