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邓小平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探析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邓小平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探析论文.doc

上传人:1294838662 2021/2/25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邓小平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探析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邓小平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探析论文
摘要:网为您编辑了邓小平理论中的以人为本思想探析,敬请关注!!
我国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如先秦典籍中就有多处论述和记载:《》中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荀子》中的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的思想等。这些思想在看到人民群众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怀有对人民群众的惧怕。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如何驾驭和统治人民群众为目的,统治与被统治的色彩十分鲜明,但邓小平理论中以人为本思想与其有着本质的不同。
邓小平理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目的。其以人为本思想的起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归宿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中国,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党是人民群众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他指出: 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时期为完成特定的任务的一种工具。
党是人民群众的工具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彻底超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的樊篱,彻底超越了西方社会所标榜的 人道主义 , 人权 、 自由 等思想观念的含义,把以人为本思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境界和高度,获得了有史以来从未具有的崭新本质。这一思想表明:在我国,人民群众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力,既当家又作主。党和国家没有超越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只能服从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按照人民群众的要求为人民服务,这不仅凸现了以人为本思想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而且也使以人为本思想具备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邓小平理论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内容
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邓小平指出: 马克思主义向来认为,归根结底地说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 ,这就从社会发展的动力方面肯定了人的地位和作用。社会活动不仅离不开人,而且在本质上是人的活动,是人民群众的活动。马克思曾说过: 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 并不拥有无穷无尽的丰富性 ,它并 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 !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 并不是把人当作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