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网络作业参考答案2014版讲诉.docx

格式:docx   大小:351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作业参考答案2014版讲诉.docx

上传人:fangjinyan2017001 2021/2/25 文件大小:3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作业参考答案2014版讲诉.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1 章

概述
一、数据长度为
数据长度为 1000

100 字节时,传输效率 =100/ ( 100+20+20+18 ) =%
字节时,传输效率 =1000/( 1000+20+20+18 )=%
二、因为分层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可将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个较容易处理的问题,使复杂程度下降。
灵活性好:只要上下接口不变,内部可作任意修改,亦可跳层。
结构上可分割开: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
易于实现和维护:使得实现和调试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变得易于处理。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通用性好。
生活实例:与分层相关即可 .
三、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 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 “水平的 ”,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务是 “垂直的 ”,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提供的服务必须与下层交换一些命
令,这些命令在 OSI 中称为服务原语。
四、答:所谓五层协议的网络体系结构是为便于学****计算机网络原理而采用的综合了 OSI
七层模型和 TCP/IP 的四层模型而得到的五层模型。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见下图所示:
各层的主要功能:
(1)应用层
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 应用层不仅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
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 ,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
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
(2)运输层
运输层提供应用进程之间的逻辑通信。 因特网的运输层可使用两种不同的协议。 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 TCP 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面向连接的服务能够提供可靠的交付。
无连接服务则不能提供可靠的交付。
(3)网络层
网络层是为主机之间提供端到端逻辑通信。 网络层主要任务即 “选路 —— 转发 ”,负责为分组
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运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4)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报组装成帧, 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链路上实现
帧的无差错传输,实现节点与节点之间的通信。
(5)物理层
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指实际电路传送后比特流没有发生变化。
五、分组交换的要点:
分组交换 —— 将要发送的信息在源结点划分为一个个等长的分组(包) ,各个分组通过不同途径传到目标结点,在目标结点重新装配恢复后送目标主机,提高了信道利用率。分组交换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下图是分组的概念。
通常我们将欲发送的整块数据称为一个报文 (message)。在发送报文之前, 先将较长的
报文划分成为一个个更小的等长数据段,例如,每个数据段为 1024 bit 。在每一个数据段前面,加上首部( header,其中包含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等重要控制信息)后,就构成了一个分
组。各个分组通过不同途径传到目标结点,在目标结点重新装配恢复后送目标主机。
第 2 章 物理层
1、( 1)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①物理层要尽可能屏蔽掉物理设备、传输媒体和通信手
段的不同,使上面的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的存在, 而专注于完成本层的协议与服务。
②给其服务用户 (数据链路层) 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 (一般为串行按
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