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班主任工作案例 (2).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班主任工作案例 (2).doc

上传人:1314042**** 2021/2/25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班主任工作案例 (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班主任工作案例
网络这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德育工作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给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网络教育所拥有的信息的丰富性、传播的便捷化、表现的多样化、交流的互动性、时空的无限制性和虚拟化等特点,都为德育的深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关键是我们如何用好这把“剑”……当前,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中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网民。有的青少年由于从网上接触了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道路。于是,有人惊呼“网毒”来了,有人提出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网络真的那么可怕吗?网络技术难道是德育工作的煞星吗?如果我们进行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德育工作中,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我们造成诸多麻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或者说,网络不仅仅对德育提出了挑战,它还具有一种潜在的促进功能。下面试举三例,加以简析。
案例一,利用QQ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
传统德育工作往往是教师一言堂,即使是最民主的教师,也不可能使学生知无不言,因此,教师“受蔽”是常事。这也是传统德育的致命弱点。但是,如果运用网络中的即时通讯工具QQ,则可弥补传统德育中的这一弱点。由于QQ具有匿名、隐蔽的特点,能充分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教师职业所赋予的权威给学生带来的威压感,学生可以大胆地各抒己见,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在七月份的第一节课上,我在自我介绍的时候,特别还告诉了学生我的QQ号,并希望同学们加入我为QQ好友,这样能在暑假里与我谈谈对这个班级和我这个新班主任的意见和建议。果然,不出几天,我的QQ里就已经有不少学生的号了。当然他们都没有使用真实姓名。同学们纷纷向我介绍了七班的一些情况并提出了些自己的想法。比如:
“班里积极发言的人极少,就那么几个,请老师想法改变改变”、“谁与谁玩的好或是合不来”、“谁适合当什么班干部”、“班级座位除每周左右调整还应该前后移动”等等。这些建议帮我这个新班主任很快就适应了这个新班集体,还有些建议我都没想到。说句实话,能够平等对话,确实是我的本意,但同时还能在短短几天收集到这么多这么好的建议,这的确叫我喜出望外。很快,我们班级的QQ群就建立起来了。(解释:QQ群就好比是让多个好友在一起开大会一样。)
案例二,利用QQ实现对学生上网时间和场所的监控。
正当我得意于利用QQ实现了与学生快速相互适应和与学生的平等交流的时候,学生的一条信息进入了我的屏幕“老师,我们班的彭某违反班规,总是上网吧聊天”。第二天处理完“彭某上网吧聊天”的事后,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新问题“该如何监控学生上网的时间和场所呢?”实现监控首先要想办法弄清楚他们的真实身份。但不被他们察觉就弄清身份,谈何容易。一次与学生的聊天中,我刻意的引导他说出自己成绩上的遗憾,他说出了年级里退步了21名。我心里暗自窃喜:哈哈,上当了。我立即对照成绩表找到了“当事人”。我又如法炮制,利用套问期末的“语文分数
”、“物理成绩”等等,解决了几个人。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快在QQ群里就有一条信息“小心老师套话,不要说自己的具体分数或名次”。没办法了,逼我使出我的“杀手锏”了。我注册了一个新QQ号,并冠以三七班的学生的身份,而且经常在QQ群里大谈“火影忍者”、“柯南”、“罗德岛战记”等等。这一次学生们集体中招了,他们说天也没想到30岁的“老班”也对他们的卡通偶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