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精品]谈古代考试舞弊形式与反舞弊措施对现代考试的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6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精品]谈古代考试舞弊形式与反舞弊措施对现代考试的启示.doc

上传人:小雄 2021/2/26 文件大小:6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精品]谈古代考试舞弊形式与反舞弊措施对现代考试的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谈古代考试舞弊形式与反舞弊措施对现代考试的启示
谈古代考试舞弊形式与反舞弊措施对现代考试的启示
摘要:持续了 1300多年的我国古代考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 舞弊与反舞弊博弈的历史,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古代考试中的主要舞弊 形式、政府采取的主要反舞弊措施,为我国现代教育考试中的舞弊问 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考试舞弊;反舞弊;启示 中
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87-1 一、古代考试中的主要舞弊形式 。又称假手、枪替,即 雇人代考。能为别人做枪替手的人,都是有一定才华的,之所以替别 人考试,或为金钱,或为私情,或为义气,也有的是恶作剧。假手作 弊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考生将试题传出科场,由在外的枪手作答, 再通过飞鸽传书或者挖墙传递等方法掩人耳目;二是考生本人不进入 科场,完全由冒替人员代考;三是串通考官,考生和枪手同时进入科 场,两者考场连号相坐,再伺机***。 。又称“寄应”,
指考生不在户籍地应考,而到其他州府参加乡试取解的一种做法。冒 籍跨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冒充异地考生参加乡、会试,二是童生 试中的冒籍跨考。冒籍跨考始终是科举考试中的一个顽疾而没有得到 根治。 3•夹带。常见的方法是将考试有关的内容藏在衣服、鞋
袜、文具、食品、蜡烛等物品里,或写在衣物、身体上,这是历史上 最古老且经久不衰的一种***方式。 4•通关节。通关节就是密
约暗号,最早出现在宋朝,即考生和考官约定特定的字眼,写在答卷 中,评卷官从而识出,予以中榜。在众多的舞弊手法中,士子与考官 串通舞弊的“交通关节”是危害最大、影响最恶劣同时也是败坏士风 官风最严重的手法。 5•换卷。买通考官,利用阅卷机会将优秀
答卷割取更换于行贿考生名下。 二、古代考试中的主要反舞弊
措施 1•反替考。唐朝,设立识人官用来辨明考生身份。同时,
实行举子互保连坐制,一人被查实有***行为,所有的举子都要受到 牵连,旨在让举子间相互监督,防范代考。由于唐代的主考官是固定 职务,固定的考官会使托情者拉关系,故自宋代以后,考官改由皇帝
临时指派。宋代实行核对身份笔迹,确定资格身份。另外制定相貌册, 防止替考。清代为了防范替考,给考生发放院试卷结票,类似于现在 的准考证,上面写有考生的曾祖、祖父、父亲、老师、邻居的名字, 还需要两位保人画押,以备在领取考卷时查验考生的真实身份,一旦 被查出替考,将祸及全家,殃及邻里。乾隆年间,对枪手可以处以死 刑。 2•反冒籍。冒籍占用了其他地区举子有限的名额,宋太祖 时期各地选的举人必须是户口所在地的考生,不得更改籍贯去应考。 士人必须由本籍贯所在州送解,否则,依法严惩。后来又规定考生必 须持层层加印的身份证明参加考试,无证明者不准收试。清代按籍贯 字号安排号舍,以防冒籍。乾隆时期,又以在考场内分编字号的办法 区分考生的籍贯,考生必须按照籍贯字号入场就座,一旦发现伪冒, 将受到严厉惩处。 3•反夹带。唐代试场明令要搜检,但是由于
考生需要携带餐具、蜡烛、笔墨纸砚进入考场,搜检不是非常严格。 宋代严惩夹带者,实行严苛的搜身制。明代对于夹带人,轻者杖责, 取消当年考试资格,重者送边地充军。清代采取两种方法防止夹带: 一是统一着装和物品;二是奖惩并行,使用大批军役搜查,每搜到一 个夹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