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2021年赠汪伦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二.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赠汪伦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二.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2/2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赠汪伦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二.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赠汪伦教学实录古诗《赠汪伦》教学实录二

  背景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江伦送我情。
  从一年级上学期拼音教学结束之日起,学生们就在我的牵引下开始了日见其深、日见其广的课外阅读。好像山泉总要流经秀谷——刚上三年级,她们中的佼佼者就把小小触角探进古典文学的广袤空间:方思佩、夏璇读完了《红楼梦》《三国演义》;周楠、江嘉辉、晋申诸男生比赛似地读完了《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少儿版);汇报课上,沈冠楠声情并茂的《爱莲说》,震住了全班,令一帮要强的小家伙大受刺激!孙添于是不甘示弱,打擂似地诵起了“关关雎鸠”,就连程度较差的郑丹东,也在摇头晃脑地唱读《三字经》。
  因此——这节课不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古诗《赠汪伦》原本浅显,背诵、了解10分钟内就能够完成。剩下的大半节课干什么呢?我当然能够接着往后上,可是,既然课时宽松,既然学生不求甚解、率性而为的阅读需要提升和引导,那么——在“家里”,在自己孩子中间,我且以“完成任务”为起点,和她们一道,乘着李白的扁舟,踏着汪伦的歌声:驶出去,飞起来。
  为此,在后面的30分钟,我们——
  现场
  一、为彰显古诗《赠汪伦》的和众不一样,回顾读过的同题材唐诗(课文及《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为讨论做准备。
  师:人生自古伤离别。对于健康幸福的人生而言,友谊、亲情和爱情,一个全部不能少!(笑声)作为社会性的动物,人是惧怕孤独的。离群索居是孤独;抛亲别故,住在陌生人群中间也是一个孤独。孤独滋味最难熬——因此,自古以来,离愁别恨成了文学创作永恒的话题。这么的作品,唐诗中就有不少,谁能背来听听?
  学生(1):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孟浩然)
  学生(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学生(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学生有的记得牢些,有的记不清了,于是,当一个人站起来大声背诵时,其它孩子努力回想着,轻轻跟着念。是相对低沉的声音使然,更是诗歌不可言传的感染力使然,念着念着,逐步的——课堂气氛变得有些低回黯然。
  二、讨论:两种人之常情
  师:当我们把这几首送别诗放在一起读时,有什么共同感觉?
  学生(1):凄凉。依依不舍。
  学生(2):悲壮、苍凉。还有些伤感。
  师:对。凄凉,辛酸,依依不舍,淡淡忧愁——这是大多数离别文字的基调,也是人之常情的自然流露。
  大家知道,刘晓辉同学的父母早就要把她转到上海去了,可是刘晓辉呢,拖了又拖,总也不愿走,为何?
  学生(1):我知道,她不愿意离开这儿的老师和同学,她怕上海的新老师、新同学不喜爱她。
  学生(2):老师,昨天我和刘晓辉通电话了,她说她在那里过得很好。
  师:我也接到她的信了,薛老师很为她快乐!我早就说过:刘晓辉同学勤勉善良,到哪里全部不会缺乏友情,到哪里全部不会孤独的。可是,这仍然不能降低我们对她的牵挂和思念——为何?
  学生(1):因为她是我们的好好友。
  学生(2):因为她宽容大度,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