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哈密地区高三语文2月线上月考试卷.doc

格式:doc   大小:50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哈密地区高三语文2月线上月考试卷.doc

上传人:1354793**** 2021/2/27 文件大小:5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哈密地区高三语文2月线上月考试卷.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哈密地区高三语文2月线上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三上·吉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字和书写的发明,其重要性在于知识与智慧的_____________,从此人类的经验可以超越面对面的授受而广泛传递。于是,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增长、传承的最重要方式。
虽然读书也曾被一些人当作求取功名、财富的阶梯,但我们应看到,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_______________的“汉书下酒”,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宋代苏舜钦住在他岳父家中,每晚要饮一斗酒。岳父很奇怪,前去查探。只听他在朗读《汉书·张良传》。读到张良狙击秦始皇,误中副车,拍案叫道“惜乎击之不中!”就满饮一大杯。他岳父笑道:“有如此下酒物,一斗诚不为多也!”可见其乐在书而不在酒也。
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_____________的,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好的传记作品能对年轻人起到立志的作用。出版界不仅仅要把中外经典图书印出来给大家阅读,还要把那些激发今人为远大理想而奋斗的典型人物介绍出来,优秀传记作品的影响力,是_____________的。
(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增长、累积、传承的最重要方式。
B .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
C .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增长、累积、传承的最重要方式。
D . 书成为记载人类经验的载体,阅读、书写成为人类经验、知识和智能得以超世代累积、传承、增长的最重要方式。
(2) 依次填入文中横在线的熟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系相承    津津乐道    无可非议    不可捉摸    
B . 薪火相传    津津乐道    无可厚非    难以估量    
C . 一系相承    乐此不疲    无可厚非    难以估量    
D . 薪火相传    乐此不疲    无可非议    不可捉摸    
(3)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好书一部不为多,只要有乐趣,越多越好。    
B . 精湛的书籍能给人带来无穷的乐趣。    
C . 好文章能引起人们的乐趣,读得越多乐趣越多。    
D . 能引起人们乐趣的好文章越多越好。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3分)
2. (2分) (2019高二上·蕉岭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通常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如果觉得其中某个人物具有生活实感,就会说他很“典型”。我们还会认为这样的人物一定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类人的集中和概括,所以才生动逼真。“典型”并不意味着概念化。我们平常讲“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里的“典型”,是指从人物生存环境到人物本身,既不会在现实生活中重复,也不会在他人作品中重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创造,是作家一次性的、崭新的艺术呈现。
一部作品既然是“创造”,就必然有其独创性,换个角度说,如果这个创造出来的世界跟人们脑子里早有的世界完全一样,那这个“世界”就不是“典型”,而只是一个“概念”,这个创作就失败了。真正意义上的杰出作品,并不急于与读者一拍即合,而往往具备一定的陌生化和摩擦力。因为只要是杰作,就应当让读者在阅读中实现个人经验的扩大和延伸,如果只觉得随处符合自己的日常经验,那么这只会是第二流的作品。有时候,恰恰是一些概念化的表述才“畅通无阻”,因为它们能够较为便捷和快速地满足读者的个人经验,但是,真正的杰作一定会强有力地突破读者原有经验范畴。
我们提倡“写现实”,认为这是更有难度的写作。为了说得明白,我把写作过程比喻成酿酒。生活跟文学的关系就像粮食和酒的关系,总说生活是文学的源泉和基础,问题是怎样理解这个“源泉”和这个“基础”、怎样用生活的“粮食”来“酿造”。许多人认为就是将现实生活剪裁组合一番,把更有戏剧性、冲突性的部分集中到一起,略加改造甚至直接照搬下来就行,只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