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SMA路面.pptx

格式:pptx   大小:3,494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SMA路面.pptx

上传人:wz_198613 2021/2/27 文件大小:3.4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SMA路面.ppt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参考规范
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技术指南(SHC F40-01-2002)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在欧洲被称为Split Mastic Asphalt,美国称之为Stone Mastic Asphalt,其意义为用沥青玛蹄脂填充碎石骨架而形成的混合料。
一、SMA沥青混合料路面简介
由沥青结合料与少量的纤维稳定剂、细集料以及较多量的填料(矿粉)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粗集料骨架的间隙,组成一体形成的沥青混合料,简称SMA。
发展历史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沥青混合料,以其优良的抗车辙性能和抗滑性能闻名于世。
第一条SMA路面始建于60年代中期的德国。
(1)第一条SMA路面始建于60年代中期的德国,是德国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基础上为解决车辙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
(2)80年代起,SMA首先在北欧的瑞典、芬兰等国得到广泛应用。
(3)英国从1994年开始修建SMA路面。
(4)丹麦、挪威、瑞典以及荷兰、奥地利、捷克等国自1982年开始广泛采用。
(5)挪威从1985年开始修筑SMA路面。
(6)荷兰自1987年起使用SMA。
(7)意大利从1991年起将SMA用于高等级公路的磨耗层。
(8)葡萄牙SMA的应用始于1994年。
(9)1990年9月美国到欧洲考察改性沥青及SMA技术,1991年去欧洲学****SMA技术,在1996年开始广泛应用SMA技术。
发展历史
我国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历史还很短,仅在10多年前,我国的沥青路面尚以表面处治、贯入式路面及沥青碎石路面为主要形式。随着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砼路面一跃而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形式。
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而带来的交通量迅速增大,车辆大型化、超载严重,车辆渠道化等,使沥青路面面临考验。许多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建成不久就不能适应交通的需要,早期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如高温车辙变形,水损害破坏,路面温缩裂缝,抗滑性能不好等。
沥青路面普遍存在着设计年限内由于其它原因而发生的早期破坏。
(1)纵向或横向的永久性变形,夏季高温期在重载作用下造成流动性车辙,纵向平整度下降。
(2)冬季沥青路面的横向开裂,主要是温缩裂缝。
(3)雨季或春融季节出现的坑槽,即水损害破坏。
SMA路面的研究为满足这些要求提供了可能。
(1)1991年我国政府引进奥地利RF集团的NOVOPHALT技术时,北京市公路局组织专家对欧洲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家进行了技术考察,1992年在建设首都机场高速公路过程中,首次提出使用改性沥青,SMA技术。
(2)吉林省公路局1993年9月在吉林省梅河口首次使用德国木质纤维铺筑了SMA试验路。
(3)江苏省连云港市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于1994年10月在南京至连云港的一级公路上也使用了德国木质纤维铺筑了300m试验路。
(4)南通市1996年及1997年在宁通高速公路和南通区先后铺筑了三十多公里SMA试验路。
SMA国内发展状况
(5)河北省、辽宁省也在1996-1997年间铺筑了SMA试验路。
(6)1998年山东省在泰安、上海市在浦东、湖北省在黄黄高速公路分别铺筑了试验段。
(7)1998年起首先在北京市、辽宁、吉林、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广东、四川、青海、湖北、上海、内蒙等省区开始推广应用。
SMA路面通过采用木质素纤维或矿物纤维稳定剂、增加矿粉用量、沥青改性等技术手段,组成沥青玛蹄脂,沥青玛蹄脂可以使沥青的感温性变小,沥青用量增加,由它填充间断级配碎石集料中的空隙,从而使混合料既能保持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表面性能好的优点,又能克服其耐久性差的缺点,尤其是能使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性能、耐疲劳性能和水稳定性等各种路用性能大幅度提高。
SMA的组成特点和基本特征
SMA是由沥青玛碲脂填充间断级配的碎石骨架组成的骨架嵌挤型密实结构混合料,它的最基本组成是碎石骨架+沥青玛蹄脂
①间断级配
②矿粉用量多,使其能在混合料中加入较多的沥青,同时还使用了稳定添加剂。
③沥青用量高,比普通沥青混合料要高出1%以上,并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粘结力,通常选用针人度小、软化点高、温度稳定性好的沥青,如能采用改性沥青,可进一步改善高低温变形性能及与矿料的粘附性。
SMA的组成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