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鱼我所欲也》教学反思
带了几届学生,教了几遍《鱼我所欲也》,一直是明白中糊涂,糊涂中明白。
一年一个感受,今年在教这一课的时候,大家又讨论,结合我在讲课时的感受,把今年的思绪整理出来,以备以后上课参考。
首先是字词关。
我们九年级语文组在一起讨论了这么多个 词:“有甚于”、“由是”、“则”“羞恶之心”。
“有甚于”的解释一是“超出”,一是“有的比……严重。”根据以往的解释是“超出”,今年大家在查相关资料的时候,认为“于”是“比”,“甚”是“严重”,这么翻译“所欲有甚于生者”就是“想要的有比生命更主要的”,也是通顺的。根据原来的解释是“想要的有超出生命的”学生更加好了解部分。
在讲这一点的时候,我把两种方案全部给了学生,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思索,让学生能明白语言是需要思索的,只有思索能带给古代汉语最好的解答。
学生知道老师也会在这些句子上出现问题,也很快乐,不再气馁了。
“由是”我们讨论的结果是“采取某种方法”或“根据某种方法”或“采取这种手段”或“采取这种手段”。我的看法是“是”在古代更多的解释为“这、这么”,我告诉学生能够翻译为这几个方法,和我的看法和依据。
“则”有两种了解,一是“假如”;一是“却”。现在我们多数老师倾向于“假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解释为“优厚的俸禄假如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而接收它。”
“羞恶之心”在读音上出现了问题,通常读成”xiū wù “ 我自己读成了“ xiū è”
这是今年部编本教材新的改动,经过查证信息“羞恶之心”应了解为“对自己犯了错误以为羞耻和对他人干了坏事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