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实验目的
掌握玻片凝集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观察细菌在玻片上与其相应抗体结合所出现的细菌凝集现象,理解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
二、基本原理
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特异性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抗体称为凝集素。
凝集反应是一种定性的检测方法,也可以进行半定量检测。凝集反应可分为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
由于凝集反应方法简便,目前在临床检验中仍被广泛应用。
直接凝集反应:细菌、细胞等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可直接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直接凝集反应反应。常用的凝集试验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种。
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一般用已知抗体作为诊断血清,与受检颗粒抗原,如菌液或红细胞抗原各加一滴在玻片上,混匀,数分钟后即可用肉眼观察凝集结果,出现凝集颗粒的为阳性。此法简便、快速,适用于菌种的诊断或分型,也可用于红细胞ABO血型的鉴定。
试管法:将待检血清进行倍比稀释,再加入等量抗原。最高稀释度仍有凝集现象者,为血清的效价,也称滴度,以表示血清中抗体的相对含量。
间接凝集反应: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先吸附于适当大小的颗粒性载体表面(这种载体与免疫无关),然后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结合,在适量的电解质存在下,出现特异性凝集现象,称为间接凝集反应。
三、器材
沙门氏菌A-F多价O血清
沙门氏菌可疑斜面培养物(TSI)
生理盐水、玻片、接种环、酒精灯等。
四、实验步骤
1、在玻片一端加一滴沙门氏菌多价O血清,另一端加一滴生理盐水。
2、用接种环自沙门氏菌可疑斜面上挑取少许细菌混入生理盐水内,并搅匀;同法挑取少许细菌混入血清内,搅匀。
3、将玻片略为摆动后静置室温中,1~3min后观察结果。
注:如果A-F多价O血清不凝集,应考虑是否有Vi抗原阻止了O凝集反应,将待检菌液加热后(挑取菌苔于1ml生理盐水中做成浓菌液,于酒精灯上煮沸),再进行A-F多价O血清凝集试验。
注意:取细菌培养物时不宜过多,与免疫血清混合时,必须将细菌涂散、涂均匀,但不宜将面积涂得过大,以免很快干涸而影响结果观察
五、结果观察
阳性:液体变清,并有乳白色凝集块出现。
阴性:液体仍然混浊,无凝集块出现。
记录结果之后,将玻片放入指定容器内,切勿任意放置或冲洗。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GB -2003
冻肉、蛋品、乳品及其他加工食品
鲜肉、鲜蛋、鲜乳或其他未经加工的食品
前增菌法
25g+BPW225mL
36 ℃ ± 1 ℃ 一般4h,干蛋品18h~24h
10mL+MM
(或TTB)100mL
10mL+SC100mL
直接增菌法
25g+灭菌生理盐水25mL
检样匀液25mL +MM
(或TTB)100mL
检样匀液25mL
+SC100mL
BS
DHL(或HE、WS、SS)
TSI(排除A/A H2S-结果 ),靛基质,尿素,KCN,赖氨酸
H2S+ 靛- 尿-KCN-
赖+(或一项不符)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甘露醇 山梨醇
H2S+ 靛+ 尿-
KCN- 赖+
H2S- 靛- 尿-
KCN- 赖+/-
非如左述的各种反应结果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ONPG -
沙门氏菌
非沙门氏菌
42 ℃ 18h~24h
36 ℃ ± 1 ℃ 18h~24h
42 ℃ 18h~24h
36 ℃ ± 1 ℃ 18h~24h
36 ℃ ± 1 ℃ 40h~48h
36 ℃ ± 1 ℃ 18h~2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