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基本概念——混凝土是由胶凝材料(水泥)胶结各种粗、细颗粒状骨料,形成的一种颗粒堆聚材料。
理解混凝土中各组分材料的要求与作用;
熟悉混凝土的各种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
了解各种混凝土的应用技术。
混凝土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的结构材料,每年世界混凝土 消耗量为11亿吨,是钢材消耗量的10倍以上;
混凝土是应用最广的结构材料,可用于桥梁、隧道、道路、水利、房屋建筑等工程;
原因
混凝土具有耐久性,耐水、耐火;
新拌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冲模性,容易浇注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构件;
价格低廉,原材料储量丰富,分布很广。
Itaipu Dam
Sports Palace in Rome
钢丝网-砂浆
概 述
1、定义:
混凝土是由胶结料和骨料混合、通过一定的工艺成型后、硬化而成的复合材料。
胶结料是无机胶凝材料,或有机胶凝材料或二者的复合。
水泥混凝土,通常简称混凝土,是由水泥浆胶结颗粒骨料或骨料构架而成的人造石材—砼,
2、混凝土的种类
根据表观密度0:
普通混凝土
(≈2400kg/m3);
轻混凝土
(<1950kg/m3);
重混凝土
(>2600kg/m3)。
根据用途(功能):
普通混凝土;
道路混凝土;
防水混凝土;
耐热混凝土;
耐酸混凝土;
防辐射混凝土;
膨胀混凝土;
装饰混凝土等。
根据生产与施工方法:
商品混凝土
泵送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
碾压混凝土
挤压混凝土
压力灌浆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
离心混凝土等。
混 凝 土
3、混凝土的特点
耐久性能好;
组分材料来源丰富,经济性好;
容易成型为任意形状和尺寸的构件;
可大量利用工业废料;
可与钢材复合使用;
性脆易裂,抗拉强度低;
混凝土生产能耗较低,维护费用少。
混凝土是复杂的、随机性的材料Concrete is a Complex and Random Materials
其微结构由非匀质的三相组成,而每一相又包含非匀质的多相;
其微结构不是静止的,而是随时间不断变化;新生成的水化物可以填充微裂缝,有自愈性(Heal);
与其它材料不同,它是使用前才在工程现场或就近生产的。
4、混凝土理论与技术的历史
1867年,钢筋混凝土理论;
1916年,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理论;
1925年,水灰比学说和恒定用水量法则;
1928年,混凝土的收缩与徐变理论,预应力技术;
20世纪中叶,混凝土减水剂等外加剂技术;
20世纪90年代,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与技术。
5、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的基本要求
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强度要求,以保证构筑物能安全地承受各种设计荷载;
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以便硬化后能得到均匀密实的混凝土;
具有与工程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以保证构筑物在所处环境中服役寿命;
满足经济与生态的要求,能源与资源消耗低、环境负荷少等。
混凝土材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Industry
原材料资源的保护及再生利用;减少耗能大、污染环境的硅酸盐水泥消耗量,多利用工业废料——绿色化;
推进混凝土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
第 一 节
普 通 混 凝 土
三 问 ?
混凝土的组成与结构是什么(What) ?
混凝土具有哪些性能(Which)?
如何制备和使用混凝土(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