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三段五步教学法”提出的背景新的教学大纲要求:“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今天, 人们对数学这门科学的认识是: 数学不仅是提高思维能力的有力手段, 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 是一种深刻而丰富的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 数学内容、思想、方法乃至数学语言、符号已广泛渗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加上学科枯燥无味的特点, 学生厌学、畏学。于是, 本校学习借鉴外校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在反复实践、总结、论证的基础上,探索出了“三段五步教学法”,即:课前——课中——课后;提出问题——探究学习——答疑解惑——反馈练习——总结归纳”。二、“三段五步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实践此教学方法是在充分相信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师要能放开手脚, 大胆地让学生去做。 1.“三段”的组织安排三段:课前自主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课后自主巩固。课前:学生利用上课的前一天大约 15~30 分钟的时间,根据学习目标,在学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并进行自学检测,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备交流。课中: 按照“五步”的要求,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合作探究自行解决问题; 通过当堂检测; 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要将“三讲三不讲”落到实处, 讲规律, 讲方法, 讲问题的突破口, 最大程度地减少讲授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课后: 利用当天课后时间, 结合课后提高学案对问题进行再思考, 自主巩固升华。若学生经过反思还有问题, 小组内解决不了, 则用“疑难问题解答卡”送到教师处, 由教师帮助解决。 2.“五步教学法”的组织安排“五步教学法”要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的组织和内容安排。特别是编写学案时, 要充分考虑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学环境等众多因素, 使其乐于接受, 易于接受, 便于交流。内容要由浅到深, 由已知到未知, 利于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利于激励创新。组织要到位, 应使每个学生明确目标和任务, 每个时刻都能精力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节课结束时,教师要注意检查学习效果。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 沿着学案确立的目标、指示的方法, 绝大多数学生应能完成自学。学案编写应遵循:①主体性原则。尊重学生, 充分发挥其主动性, 相信学生,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②探究性原则。学案应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从而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案编写内容主要包括学习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知识链接、学法指导、基本知识( 问题化)、学习反思、反馈练习、归纳总结、作业布置等。形式可以是直接叙述明确答案、填空、选择、详解笔答。提出问题: 上节课结束时把下一节课的学案发到学生手中, 让学生在课下根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翻阅资料, 领会内容实质, 进而完成学案中的识记类及理解类问题, 而对知识的应用及拓展类问题能形成初步因惑, 以便带入课堂交流。所以, 学案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 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 学生在解决一个个小的问题后, 自然解决重点问题, 锻炼学生思维, 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学习:事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小组 4~8 人,上课初将学案中的问题分配给不同小组共同讨论, 每组至少一个问题, 达成共识后, 选出一人准备向全班同学讲解问题的答案。 5~10 分钟后,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