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7
文档名称:

湿热病原文阐释 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2,004KB   页数:19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湿热病原文阐释 ppt课件.ppt

上传人:1033951284 2021/3/1 文件大小:1.9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湿热病原文阐释 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湿热病原文阐释
一、湿热病提纲 原文1条
【原文1条】湿热证,始恶寒,后但热不寒,汗出胸痞,舌白,口渴不引饮。
自注,此条乃湿热证之提纲也,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则病在太阴。病在二经之表者,多兼少阳三焦,病在二经之里者,每兼厥阴风木。以少阳厥阴,同司相火,阳明太阴湿热内郁,郁甚则少火皆成壮火,而表里上下充斥肆逆,故是证最易耳聋、乾呕,发痉、发厥。而提纲中不言及者,因以上诸证,皆湿热病兼见之变
局,而非湿热病必见之正局也。始恶寒者,阳为湿遏而恶寒,终非若寒伤於表之恶寒,后但热不寒,则郁而成热,反恶热矣。热盛阳明则汗出,湿蔽清阳则胸痞,湿邪内甚舌白,湿热交蒸则舌黄,热则液不升而口渴,湿则饮内留而不引饮。然所云表者,乃太阴阳明之表,而非太阳之表。太阴之表四肢也,阳明之表,肌肉也,胸中也。故胸痞为湿热必有之证,四肢倦怠,肌肉烦疼,亦必并见。其所以不干太阳者,以太阳为寒水之腑,主一身之表,风寒必自表入,故属太阳。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阳明为水谷之海,太阴为湿土之脏,故
多阳明太阴受病。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要之湿热之病,不独与伤寒不同,且与温病大异。温病乃少阴太阳同病,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而提纲中言不及脉者,以湿热之证,脉无定体,或洪或缓,或伏或细各随证见,不拘一格,故难以一定之脉,拘定后人眼目也。
湿热之证,阳明必兼太阴者,徒知脏腑相连,湿土同气,而不知当与温病之必兼少阴比例。少阴不藏,木火内燔,风邪外袭,表里相应,故为温病。太阴内伤湿饮停聚
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非由腑及脏之谓。若湿热之证,不挟内伤,中气实者,其病必微,或有先因於湿,再因饥劳而病者,亦属内伤挟湿,标本同病。然劳倦伤脾为不足,湿饮停聚为有馀,所以内伤外感孰多孰少,孰实孰虚又在临证时权衡矣。
【提要】本条为湿热病的提纲。原文列举了湿热病
初起的典型症状,自注则深入分析了湿热病的病机、发生发
展规律及病变特点,是全篇的重点。
【讨论】
(一)湿热证初起典型症状及分析—初起六大主证
始恶寒——卫阳被湿邪所遏,阳气不得宣通。
后但热不寒——湿郁化热
汗出——热炽阳明,迫津外泄;热在湿中,蒸湿为汗
胸痞——湿蔽清阳道路
舌白——湿邪内盛
口渴不引饮——津不上承则口渴,太阴湿盛,饮邪内停
分析:定阶段:卫气同病
定 位:中上二焦
定 性:湿重于热
脉象——在条文中未提出,依据自注:“以湿热之证,脉无定体,或洪或缓,或伏或细,各随证见,不拘一格,故难以一定之脉,拘定后人眼目也。”
临床脉多见濡或濡缓或濡数。
(二)湿热病的病机演变特点

“湿热之邪,从表伤者十之一二,由口鼻入者十之八九”。
病因——湿热病邪
感邪途径——口鼻(多见)、肌表
继承了吴又可邪从口鼻而入的学术观点,
与叶天士“温邪上受”之说相合。

原文自注:“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此皆先有内伤,再感客邪,非由腑及脏之谓”。
发病——内外合邪为病
3.湿热病的病变中心及病机演变特点:
①病变中心——脾胃
“湿热病属阳明太阴者居多”。
“阳明为水谷之海,太阴为湿土之脏,故多阳明太阴受病”。
“中气实则病在阳明,中气虚在则病在太阴”。
叶天士:“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
章虚谷:“外邪伤人,必随人身之气而变。---故人身阳气旺,邪随火化,而归阳明,阳气虚即随湿化而归太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