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汉正街导游词.doc.doc

格式:doc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汉正街导游词.doc.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6/5/19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汉正街导游词.doc.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汉正街导游词翻开史册, 汉正街历尽沧桑。历史悠久的汉正街是汉口最古老的一条街道之一,据《夏口县志》等书记载, 这条街迄今为止已有 500 年的历史。早在明朝万历年间, 汉正街就已形成市镇,这里沿江从西至东,出现了宗三庙、杨家河、武圣庙、老官庙和集家嘴等众多的码头, 为商埠吞吐, 集散物资。由于水上交通便利, 沿街店铺行栈日益增多, 贸易往来频繁。到清代康熙、乾隆的经济发展鼎盛时期, 汉正街已成为“汉口之正街”。乾隆四年( 1739 年), 汉正街修起条石路面。同治三年(1844 年) 郡守钟谦钧在此主持修建了万安巷等新码头。从此, 汉正街更是商贾去集, 交易兴盛, 市场繁荣。被称为“江湖连接, 无地不通, 一舟出门, 万里唯意”, 吸引了四方商旅, 八方游客, 热闹繁华, 盛极一时。于是, 本省荆州、孝感各县, 外地山西、陕西、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人口纷纷迁入。正如清代汉阳人徐远志的《汉口竹枝词》所云: “石镇街道土镇坡,八码头临一带河;瓦屋竹楼千万户,本乡人少异乡多。”近百年来, 汉正街一直是旧汉口镇的商业精华之所在。旧汉口镇之商业有所谓上八行(商业行栈) ,下八坊(为手工业作坊) 。据《汉口小志》称:最著名者俗称八大行,即盐行、茶行、药材行、什货行、油行、粮行、棉花行、牛皮行。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国营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 以及后来“文革”的影响,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曾一度停歇。那些年, 小商品几乎无人经营, 盛极一时的“三镇市场”门庭冷落, 市场萧条,私人经营一度中断,整个市场处于封闭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又获得了新生。 1979 年9 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 重新恢复、开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当年就有 100 多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在此经营小商品。至 1982 年, 汉正街小商品个体户猛增到 458 户。至目前, 汉正街个体经营户已达到 13200 户,日均吞吐货物 400 余吨,市场日均人流量 16 万人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地理交通具有 500 多年历史的汉正街坐落在白云黄鹤的故乡、长江和汉水交汇处, 是镶嵌在华中腹地上的一颗璀璨的市场明珠。汉正街市场东起三民路、民族路, 西到桥口路, 南临汉口沿河大道, 北至中山大道, 由汉正街、大夹街、长堤街、宝庆街、三曙街、永宁巷、万安巷等 78 条街巷组成,占地 6 平方公里,含有 6 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划。市场内已建成服装、皮具箱包、家用电器、鞋类、陶瓷、布匹、小百货、塑料、工艺品、副食品等 10 大专业市场,营业面积共计 60多万平方米,经营商品 6 万作余种,市场从业人员 10 万余人,客货运输站 22 个,拥有 276 条线路, 对开 500 多班次, 日均吞吐货物 400 余吨, 个体经营户 13200 户, 市场日均人流量 16 万人次,旺委可达 20 万人次。具有经营特色的汉正街老店一. 谦祥益绸布店谦祥益( 衡记) 绸布店开业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 年) ,所经营的宝蓝布、宝蓝细布、宝蓝竹布( 俗称“三宝”或“三蓝”布) 畅销武汉三镇、江汉平原诸城乡吁因这三种蓝布均由该店自设染坊染整, 必过三道缸, 色正而深,质量始终如一而享有盛誉, 是与当时舶来品“阴丹士林”布竞争的唯一对手。谦样益绸布店以谦和致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