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精选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629KB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精选报告.doc

上传人:书生教育 2021/3/2 文件大小:6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精选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医养结合养老院(养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 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 70%;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养老服务模式有三种: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西方发达国家建造了大量老年福利机构。
养老产业是一个与众多行业相关联的朝阳产业, 产业链延伸甚广, 包括老年人用品、 养老金融产品、医疗保健、养老机构等多个方面。同时,还能带动养老保险、老年地产等诸多行业
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带动效应。
基于中国“未富先老”的国情,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国养老问题日渐严峻,在此基础上,中国出现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种养老模式。
<!--[endif]-->
( 1)家庭照顾
中国传统养老模式以家庭养老 ( 也称家庭照顾 ) 为主,即养老的物质需要和生活照料由家庭成员提供。
( 2)机构养老
随着经济的发展, 中国在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方面有了较大的投入, 尤其是在政府对老龄化问题的重视下, 机构养老的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 各种营造类家庭气氛的养老机构纷纷成立,致力于让老人在晚年获得更多家庭的温暖与感觉。此外,各种机构更加重视以人为本,
以客为主的服务建设, 要让老人真正成为机构的主人, 从而使老年机构照顾的质量有了保证。
机构服务观念的改变和政府政策的支持是机构照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 3)社区养老
社区照顾, 是指动员社区资源、 运用非正式支持网络并联合正式服务所提供的支援服务及措施,让有需要的人在家里得到照顾,从而能够过正常生活,达到与社区的融合。
图表:中国养老模式比较
养老模式

优势

劣势
1. 满足老人心理需求, 为老人提供情

1. 资源的相对不足是家庭照顾进
感支持

一步发展的瓶颈
2. 家庭养老为老人提供了再就业的

2. 家庭结构苛龄化、 小型化趋势导
家庭照顾
岗位
致养老功能减弱
3. 家庭照顾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子

3. “空巢”率的提高,使得老年人
女压力

被边缘化,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
1. 机构照顾具有较稳定的服务质量

1. 机构养老行业监管不到位,部分
保证和长期的老年社会政策

机构缺乏约束
2. 完善的软、 硬件设施丰富、 保障老

2. 目前市场上缺乏成规模的养老机
年人的生活

构,规模经济不明显,因此,养老成
本较家庭照顾及社区养老高。
机构养老
帮助老年人重新融入社会,达到
“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 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目标
市场化的养老方式可有效提高养老服务的供给质量
1. 扩展社区照顾的规模及内容可以 1. 在机构中可以得到专业督导下
减轻机构照顾的负担 的专业服务,而在社区中照顾中,老
年人的问题往往容易被忽视
社区养老
社区照顾作为机构养老的 “辅助”、
“支持” 性服务时, 可以弥补机构养老 2. 良好的社区照顾比机构照顾费
用昂贵,这是由于社区资源的分散和
供给的不足 专业人员的稀少所造成的
社区养老福利色彩较浓, 一般情况下,收费标准较机构养老低
综上所述, 机构养老模式能较好的适应中国目前的国情, 人口结构等状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 , 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机构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 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 , 依赖于机构养老服务的开展。随着机构养老模式在中国大范围的成功推广, 机构养老服务将成为今后中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模式。
目前,全国多个省市正在积极摸索“医养结合”的方式。北京市推出了“医养结合”试点的扶持政策及相关的行业规范及标准、质量评价体系。河南省推出了老年医养协作联盟,通过医院牵头,养老机构加盟,实现了区域内的医养协作、双向转诊。
医养结合最大的特点便是为老人提供及时、 便利、权威的医疗服务。 把医疗和养老结合在一起, 有病及时治疗, 无病康复养老, 成为有病老人、 高龄失能老人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