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农村融资供给匮乏:基于机构制约的视角.doc

格式:doc   大小:6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农村融资供给匮乏:基于机构制约的视角.doc

上传人:小雄 2021/3/3 文件大小: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农村融资供给匮乏:基于机构制约的视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农村融资供给匮乏:基于机构制约的视角
[摘要]本文从机构制约的视角分析了农村融资供给匮乏 的制约因素,包括:正规金融的机制制约、风险制约和非正式金融的 地位制约。
[关键词]正规金融与非正式金融 机制制约 风险制约地位制 约
农村融资供给匮乏问题一直倍受关注,来自正规金融与非正规 金融的制约因素是其主要成因。
一、正规金融的机制制约
在我国农村,正规金融不愿意花费较高的成本对农村融资主体 进行信息筛选和甄别,因此融资主体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形成资金的逆配置,降低了投资效率。投资效率的不适当会损害储蓄 投资者的利益,导致金融机构存款收缩,最终损坏生产率和阻碍经济 增长。可能的原因来自内生于我国金融体制的预算软约束,由于借贷 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一些无效的坏或慢的项目在初期也可能得到贷 款,一旦上马就形成沉没成本,在集中的金融体制下,即使以后这些 项目被证明是效益不佳的,但为了避免损失全部沉没成本(这对社会 是不利的),银行仍愿意继续提供贷款,于是就出现了预算软约束 (Shleifer and Vishny, 1986)[1]O 平新乔博士 (2001)⑵认为 来自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要强于来自中央政府的预算约束,银企之间
的预算软约束更多的受到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影响。
农村融资主体的小规模和地域的分散化,导致农村的正规金融 没有积极性进行信息甄别,因而与一般的金融中介理论不同,正规金 融不仅没有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交易费用,而且因为对农村融资主 体提供融资不划算,加剧了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结果。尽管青木昌 彦(1995) [3]认为,以银行为中心的监控机制的优势在于,无力偿 债可以引发控制权从融资主体的内部人控制、向银行自动转移。但农 村融资主体一般规模很小、较为分散,银行本来对它们的事前信息筛 选就因为成本过高而放弃,在事后暴露转移控制权时,融资主体已经 没有了任何价值。而预算软约束的扩散效应,使得这种隐含的逆向选 择和道德风险明朗化,加剧了储蓄投资者的风险。因此,正规金融与 农村融资的不匹配而加大的金融风险、因为预算软约束得到强化,最 终损害了储蓄投资者的利益,融资的资金来源得不到保证。
二、正规金融的风险制约
历史原因,农村金融机构具有明显的被动授信特征,其资金投 放仍然处在严格的信贷控制之下,在数量上限制了农村融资。假定银 行有着来自存款方的充足的可贷资金供给,同时将潜在的融资人分成 不同的风险等级,在各个风险等级内,每位融资人违约的主观可能性 是相同的。为保证银行可收回贷款资金,只需根据不同风险的融资人 制定不同的利率,就可保证每一单位货币贷款的预期净收益最大化O
但实际上根据斯蒂格利茨和韦斯(Stiglistz and Weiss, 1981) [4]所得出的结论,随着对任何一类融资主体所收取的实际利 率的增加,对贷款合同违约的可能性也增大。由于对不同风险等级的 贷款人收取不同的价格(利率),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是不可能的。相 对于银行的投资净收益而言,现金流出的份额过大,因此银行不会耗 费过多的人力、物力来纠缠于每一项具体的资金投放。因而贷款几乎 是固定利率的,如果融资主体的项目进行得很成功,他们就会着手保 存异常丰厚的利润,按时偿还贷款;但如果遭受了异乎寻常的损失, 他们就会违约或躲避(斯坦纳,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