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第一章出版物和出版业
2003年一2005年本章考题分布
全章框架
第•节出版物
第二节出版物的特殊性
第三节出版业
第四节出版资源
第五节新技术的发展对出版业的影响
本章8项要求:
4项掌握,1项熟悉,3项了解
第•节出版物
、出版物的概念和种类(掌握)
出版物的概念:已出版的作品。包括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 物六种。
出版物是精神文化成果,但不是所有的精神文化成果都可以称为出版物。
出版物的三个要素:
具有经过编辑加工的精神文化内容
具育物质载体
具有一定量复本,有可能向公众发行传播
出版物的种类
按总体特征划分: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互联网出版物六类。(最基本、 最主要的分类)
纸质出版物(印刷型出版物):图书、报纸、期刊。
按内容所属学科参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每一类出版物再作分类。(A—J, Z) 其他分类方式
二、各种出版物的不同特点(掌握)
六种出版物的定义、特点、形式、分类
各种出版物比较
图书不同于报纸、期刊的主要特点:非连续出版,篇幅和出版周期有较大伸缩性;内容上讲究 系统性和稳定性,可重印和再版;既可市一篇作品组成也可rti多篇构成,报刊市众多作者的不 同作品组成。
报纸不同于图书的主要特点:出版方式上是连续出版;内容上注重时效性,不修订再版,rti众 多作者作品汇编而成。
期刊与报纸的主要区别:其外在区别是期刊装订成册,有封面,开本小于报纸,出版周期■般 比报纸长;其内在区别是期刊时效性比报纸弱,稳定性和系统性比报纸强。
音像制品与报纸、期刊、图书的区别:表达内容手段不同;物质载体不同;复制方式不同;需 要一定播放设备;形态和结构部件不同。
电子出版物与音像制品主要区别:电子出版物记录信息全部采用数字代码方式以及载有的信息 内容不同。
互联网出版物与其他五种出版物的区别主要在出版方式上:复制不必事先进行;复本数量不必
事先确定;发行全电子化。
第二节出版物的特殊性(掌握) 出版物的特殊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 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 出版物生产数量与成本、利润关系上的特殊性
一、 既是精神产品又是物质产品的特殊性
(是最重要的特殊性,出版物最基本的属性)
出版物的思想文化内容是在精神生产过程中市作者和编辑完成。消费者购买出版物 是为了满足精神牛活需要。
出版物有两个牛产过程:精神牛产过程牛产出版物的内容,物质牛产过程(复制过 程)除了生产出版物的物质形式外,还能把精神生产劳动的价值转移到出版物中。
二、 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关系上的特殊性
出版物的使用价值既可能产生正面的社会效用,也可能产生反面的社会效用。 使用价值与社会效用既可能一致(好的出版物),也可能背离(坏的出版物),这是 出版物不同于■般工农业产品的特殊性。
“只要有人购买的出版物就都是好的出版物”的错误在于:把出版物的使用价值与社 会效用不加区别的等同起来。
三、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关系上的特殊性
出版物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既可能■致,也可能对立的关系,是出版物不同于」 般工农业产品的特殊性。
处理原则: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