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2021年袁隆平传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16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1年袁隆平传读后感.docx

上传人:业精于勤 2021/3/5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1年袁隆平传读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袁隆平传读后感

  范文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能够,以下是xx搜集整理的范文,仅供参考,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专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表现粮食于大家而言的主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处理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大家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她,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她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全部是个农民”。
  不一样于其余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她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碰到过太多太数次的失败,可她一直没有放弃。她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还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求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求。
  她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取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以后,杂交水稻引发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
  她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袁老说过,她信仰这么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觉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她全部具有了,因此她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全部花在田里?若是多个月,或许有些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全部怯了。袁隆平做到了,因此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他人,而是她,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