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文档名称:

成都市能源发展“ 十二五 ”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48KB   页数:2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成都市能源发展“ 十二五 ”规划.doc

上传人:1314042**** 2021/3/5 文件大小:1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成都市能源发展“ 十二五 ”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印发成都市能源发展“ 十二五 ”规划的通知
成府发〔2012〕21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成都市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成都市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四月五日  
成都市能源发展“ 十二五 ”规划
  为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十二五”时期全市能源供应保障水平,为我市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奠定坚实的能源保障基础,根据《四川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和《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能源发展回顾
  (一)“十一五”能源发展基本情况。
  1能源保障能力持续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市用能需求不断加大,能源消费总量由“十五”末期的2395万吨标准煤,增加到“十一五”末期的3753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94%,能源消费弹性系数065,能源供需基本平衡。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完善,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基本满足了全社会生产生活能源需求。
  2能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2009年底,全市整体退出煤炭开采行业,电力成为我市主要能种,全市基本形成以电力为主,煤炭、天然气、成品油多元互补的能源消费结构。2010年,电力、天然气、成品油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分别为3677%、1315%、1758%,煤炭及其他能源所占比重为325%。 (见附件)
 
3能源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断提高。电力方面,电网建设完成总投资117亿元,是“十五”时期电网建设总投资的近4倍,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发电机组4×19万千瓦、国电集团金堂电厂2×60万千瓦机组实现并网发电。天然气方面,形成了以内环路、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环状管网及辐射周边区(市)县的放射性干管为主,以中低压配气网络为辅,布局合理的城市输供气管网系统。成品油方面,中石油投资2亿元完成了104油库、双流油库、天彭油库的改造,投资8亿元开工建设总长227公里的成都—乐山输油管道,成品油输送、储配能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末,成都电网承载能力达到590万千瓦,其中,500千伏变电站5座,变电容量950万千伏安;220千伏变电站25座,变电容量795万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108座,变电容量942万千伏安。天然气管网输送能力达到1500万立方米/日。成品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60万吨。
  4节能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市节能工作全面深入开展,节能管理体系日趋完善,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逐年下降,“十一五”末,达到0806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了0204吨标准煤,降幅达2023%,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的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我市以能源消耗年均94%的增速支撑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144%的增长。 (见附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一五”期间,我市能源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能源供需总体平衡,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源供应对外依存度大。我市是一个典型的能源受端城市,主要能源需从市域外购入供应。煤炭方面,自2009年我市整体退出煤炭开采行业后,生产用煤需全部外购;成品油方面,在四川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前,成品油需全部外购。电力方面,现有发电装机容量4741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433万千瓦(其中,国电集团金堂电厂装机120万千瓦),水电装机3308万千瓦(其中,80%水电为径流式无调峰能力的机组),2010年全市发电量13587亿千瓦时,占全市电力消费量的3981%,6019%的电力需求需从国家电网四川主网购入供应。天然气方面,我市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为414亿立方米,2010年产量761亿立方米,仅占全市消费量的1873%,8127%的天然气需求依靠外购供应。
  2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加剧。
“十一五”期间,成都能源供需总量总体平衡,但结构性矛盾有加剧趋势,其中尤其以天然气最为突出。天然气价格相对其他能种较低,且缺乏灵活的市场价格调节机制,导致生产、生活用气需求大大超过供给增长。2010年,仅中心城区高峰日缺口就达30万立方米,网管压力偏低现象频繁出现,部分工业企业因缺气而难以充分发挥产能,全市天然气缺口由2005年的3亿立方米扩大到2010年的5亿立方米(含限供产生的隐性缺口)。
  3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难度增大。能源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年来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控规落地难问题日趋突出,部分项目虽已落地,但因征地、拆迁补偿等矛盾导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甚至被迫停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