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文档名称:

石棉产业规划十二五规划.doc

格式:doc   大小:152KB   页数:4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石棉产业规划十二五规划.doc

上传人:1314042**** 2021/3/5 文件大小:1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石棉产业规划十二五规划.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石棉县“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2011-2015)

二○一一年一月
目 录
序 言 1
第一章 规划基础 2
第一节 “十一五”产业发展回顾 2
第二节 “十二五”产业发展展望 4
第二章 规划准则与总体构想 10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0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1
第三节 发展目标 12
第四节 空间布局 15
第三章 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 17
第一节 农业产业 17
第二节 工业产业 22
第三节 第三产业 28
第四章 对策措施 36
第一节 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36
第二节 完善政策体系 38
第三节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39
第四节 加强区域统筹协调 41
第五节 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41
名词解释 42
序 言
石棉县地处四川省西南部,是攀西经济区、成都经济区和康藏经济区的结合点,是雅安市南大门和内地通往云南、西藏等边陲的重要通道,是雅安市实施“融入成都、链接攀西、辐射康藏”的T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
新时期,石棉县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生产力发展,以特色优势农业现代化建设为方向,农业基础地位有待巩固;工业经济正从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过渡,产业内部结构亟需优化调整,以保证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加快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是推进“四川省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山区经济强县”建设的有力保障。科学制定《石棉县“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石棉县产业发展,对石棉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本规划编制以《雅安市“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石棉县“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等为参考和依据。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展望到2020年。
规划基础
第一节 “十一五”产业发展回顾
一、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1特色农业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十一五”期间,充分发挥海拔和光照等自然资源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特色优势,形成了以牛、羊养殖和干果为主的高山产业,以草科鸡和反季节枇杷等特色水果为主的中山产业,以草食性小家禽、小家畜和黄果柑为主的低山和河谷产业。通过大力发展以牛、羊、草科鸡为主的草食畜禽产业和以黄果柑为主的优质水果和干果、蔬菜等骨干项目,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基地。
工业对经济支撑作用增强。“十一五”以来,石棉县围绕全市“3+1”(电冶、机械制造、农产品加工三主导+发展新材料)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全县“水电立县、工业富县”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以“水电—载能”产业为支柱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工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除水电外,以电冶、磷化工为代表的载能工业实现快速增长,工业投资实现快速增加。投资近亿元的竹马工业园区被列入省级工业园区培育目录,加快了分散的工业企业向园区转移的步伐,产业基地和工业开发区产业整体聚集效应逐步形成。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工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86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8亿元,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强,到2010年,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约为
70%。
3第三产业持续平稳发展。“十一五”期间,石棉县以旅游产业规划开发为重点,为发展旅游支柱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以城镇建设为支撑,积极改造传统服务业,培育现代服务业,保障了石棉县第三产业持续平稳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298亿元,上升到2010年的63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88%,较“十一五”规划预期高97个百分点。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近年来,石棉县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的引领,逐步发展了黄果柑、草科鸡、蔬菜、蚕桑以及中高山牛羊和反季节蔬菜等产业,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但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未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与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进程。
工业结构单一,集群发展不足。尽管工业占GDP比例达到70%,但是产业层次低,工业结构中资源型产业占比偏大,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过小,产品结构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集群效应弱。以电冶载能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全县工业居于产业链低端,锌、硅、磷化工以及建材产品均为基础性材料前端产品,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粗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单一产品多、系列产品少,导致产品附加值低,获利能力低,市场占有率低。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品牌的大型龙头企业,缺少大批产业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缺乏高效、协作、规模效应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