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验二显微镜的使用和细菌形态与染色
一、实验目的
、掌握油镜的使用;
、掌握细菌涂片染色;
、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无菌操作”的概念,学习其技术。
二、实验原理1
显微镜的构造 :目镜、物镜、照明装置(聚光镜、虹彩光圈、反光镜等)。它使检视物放大,生成物象。
:镜座、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载物台转移器、粗调节器、.
油镜使用的原理油镜,即油浸接物镜。当光线由反光镜通过玻片与镜头之间的空气时,由于空气与玻片的密度不同,使光线受到曲折,发生散射,降低了视野的照明度。若中间的介质是一层油(其折射率与玻片的相近),则几乎不发生折射,增加了视野的进光量,从而使物象更加清晰。
根据公式D=λ/2n·sin(α/2 ) ,增大分母,使得D值减小,分辨率增大。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和分辨率
1. 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2. 显微镜的分辨率:是表示显微镜辨析两点之间距离的能力。可用公式表示为:
D=λ/2n·sin(α/2 )
式中D:物镜分辨出物体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可见光的波长(m) n: 物镜和被检标本间介质的折射率。
:镜口角(即入射角)。
D值越小,分辨率越高,看到的物象越清晰
,以免损坏。
,不能用手指或粗布,以保证光洁度
,必须依次用低、中、高倍镜,最后用油镜。当目视接目镜时,特别在使用油镜时,切不可使用粗调节器,以免压碎玻片或损伤镜面。
,一定要右手拿镜臂,左手托镜座,不可单手拿,更不可倾斜拿。
,以免镜片滋生霉菌而腐蚀镜片。
显微镜保养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单染色法:只能观察微生物的大小、形状、和细胞排列状况,但不能鉴别微生物以及它的特殊构造等。
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染色液进行染色,有协助鉴别微生物的作用,故也称鉴别染色法。常用的有: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染色法、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法等。
革兰氏染色
,用于细菌分类学研究
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G-肽聚糖层较薄,交联度低,含较多脂质,故用乙醇等有机溶剂脱色时融解了类脂质,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使初染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于渗出,经沙黄复染呈红色。
G+细胞壁结构致密,用脱色剂处理后,肽聚糖层孔径缩小,通透性降低,故细菌仍保留初染时的紫色。
三、实验材料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24h培养物)
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香柏油、二甲苯、擦镜纸、吸水纸等。
革兰氏染色液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