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塘沽新港的潜水工人] 塘沽新港
在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事业上,有些人飞上了天空,有些人走进了草地,有些人爬上了漫无人烟的荒山,有些人钻到了几千公尺的地底。在渤海湾,我看见了建设祖国海港的大家,克服着自然条件的困难,潜伏到了海底。一想到她们对祖国建设事业的忠诚和勇敢,我就不能不表示无限的崇敬和衷心的感激。
一天早晨,我跟塘沽新法打捞队的潜水工人,一起离开陆地,到了海河外面的老航道里。这天,没有一丝丝风,也没有一点点浪,海水平静如镜 ,寂然无声。我们乘坐的小帅舢舨,下锚以后,只是因为大家的来往行走,才微微显出部分颤动。在这如诗似画的水面上,我看见了潜水工人的工作,也和她们谈起了她们的生活。她们,真像古小说里的英雄,到处使人感到神奇。
青年工人王治桐要潜水了。她穿起那身宽大肥胖的潜水衣,脚下套了部分三十多斤重的铅铁鞋,头上戴起八斤多重的黄铜帽,胸前、背后又挂了两块灰铅铊,单是这身服装,就有一百三十多斤重。王治桐变成了古典剧剧里面的魁伟的武士。在舢舨上,她一步也不能行走。可是一到海里,她却像鱼虾一样自由地游来游去。王治桐潜入水里,平静的海面上泛起一团团的水泡。舢舨上的人,一刻不停地压着那个输气泵。她们在给王治桐送气。另外,还有个“拉绳的”,负责水上和水下的联络。只要“拉绳的”把捆在王治桐身上的绳子一拉,王治桐就知道应该做什么,或向哪个方向转移。一样的,王治桐把绳子一拉,舢舨上的人也知道应该送什么工具。全部这些,全部是按着预先要求的记号行事的。大家说,在海底下,“阖上眼是一片漆黑,睁开眼是漆黑一片”。大家只能凭着水的流向分辨方向。工作时,完全凭借个人经验决定对策,再就是凭着两只手探索。海底下阴冷、冰凉,体格稍弱一点就吃不消。王治桐每次浮上水面,全部是气喘吁吁,头上冒着热腾腾的大汗。看来,水下工作是相当劳累的。
乘潜水工人工作的间隙,我问起了她们的过去。过去。她们是在大家难以想像的条件下,过着陆地上的大家难以了解的生活。当初,潜水工人没有潜水衣,她们全部是脱光屁股,凭bie一口气,一个猛子扎到海底。她们说:“那时候可真是要命呵!一猛子上来,眼珠子全部bie得又红又痛。”她们的工作艰苦。生活又毫无保障,终生过着“有活就干,没活就散”的时光。这种奇异的生活方法,也就形成了她们的特殊性格。她们勤劳,勇敢,对好友讲义气,但也负气任性,爱格斗。她们能够为好友拚命送死,也能够把仇人置身死地。她们每人全部有一个绰号,什么“八大怪”、“bie扭棍”、“鹰歌嘴”、“一根标”、“黄三爷”等等。
现在,这些人经过党的培养、教育全部很快地提升了觉悟。她们中间,有的成了劳动模范。有的成了青年团员、有的成了共产党员。她们把勇敢、好斗的精神用到了建设祖国的事业上。把为好好友、讲义气的精神用到了同志间的团结互助。这几年来,她们以忘我的劳动热忱,把日本帝国主义投降时,国民党反动派败退时所击沉的船只全全部打捞起来了。她们除了担负着塘沽新港的潜水工作以外,还到过汉口、九江和南京的各个港口。在那里,她们打捞过沉船,也做过其它潜水工作。眼前,她们大部分人全部去了广州、青岛和大连。她们骄傲地说:“名义上我们是塘沽新港打捞队,实际上做全国各港的打捞工作。”确实,她们实际上已经成了祖国港湾建设中的一支不可缺乏的力量。
我特地访问过那个会说、又好说的张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