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兰亭集序的教学反思
《兰亭集序》是高中的重点考试课文,所以好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理解好这篇文章,以下便是是我整理《兰亭集序》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兰亭集序》教学反思
一、背景描述
一设计指导思想:
生活即语文,语文课是一个大课堂,它并非局限于课本内容,课本仅是生活中的现象和规律的截取和提炼。要学好语文,就要走进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验证课本揭示的现象或规律,并从中发现问题,开拓创新。尤其是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应学会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帮助自己体验生活、培养能力、学好语文。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已经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明确要求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均源于对问题的兴趣和探究,这正是我们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出发点和基本指导思想。
二探究方式:质疑、网络查寻、书刊查阅、走访调查、讨论交流
一预期目标:
通过探究掌握本课涉及常用文言词的用法,了解魏晋社会风情及文化特点。理解王羲之“重死生”的感叹的由来,弄清这感叹与“序”文的关系,引导学生对自然人性的认识和体会,以陶情冶性,获取审美愉悦。
通过动脑、动手,调查研究,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科学求证能力。
四课文分析: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诗集所作的序文,单从文字看,篇幅不长,内容并不艰涩,全文由集会兰亭的盛况到抒感悲怀再到作序目的,由叙到议,一气呵成,浑然天成,但从思想方面看,文中涉及东晋崇尚虚无的玄学之风、社会习俗及作者缘何抒“死生”之悲等问题并不简单,如何在理解文意基础上弄清这些问题,值得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去探究。利于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
1、常用文言词的用法
2、作者“重死生”的感叹的由来,它与序文有何关系?
3、魏晋玄学的理解。
六设计思路:
二、教学步骤
师生准备:
1、教师课上屏幕展示王羲之的行体书贴《兰亭集序》,引入课文。
2、学生自读全文,对照注解疏通文句,初步掌握大意
①亭兰集会盛况以叙为主
王实甫《西厢记》有:“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被视为人生四大快事,本段描写兰亭盛宴,可谓四大快事皆具。
②抒发“重死生”的感叹抒情、议论为主
③作序目的
全文以景入情,由叙到议,重在抒人生之感《兰亭集序》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3、质疑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确立探究课题屏幕展示学生较为熟悉的永嘉太守谢灵运的简况,以拓宽思路,激发兴趣
4、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课题进行分析,论证其科学性,可行性,并最终与学生共同讨论筛选出与课文关系密切的问题,确立探究课题,大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常用文言词:岁、毕、次、所以、信、诸、因、期以有哪些用法,文中属哪一种?
②王羲之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