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 5 篇
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 (1098 年) ,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 乐九年 (1420xx 年) 敕名宝觉寺, 清康熙十七年 (1678 年) 敕改宏仁寺, 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故名大佛寺,又名睡佛寺, 1996 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佛寺占地约 23000 平方米,坐东朝西, 现仅存中轴线上的大佛殿、藏经阁、土塔等建筑。大佛殿面阔九间 ( 米) ,进深七间 ( 米) ,高 米,二层,重檐歇山顶。殿内有彩绘泥塑 31 具,为西夏遗物。其中卧佛长 米,为中国现存最大的室内卧佛像。卧佛后有十大弟子群像,旁有优婆夷、优婆塞及
十八罗汉等塑像。藏经阁面阔 米,进深 米,单檐歇山顶。
土塔原名弥陀千佛塔,为砖土混筑密宗覆钵式塔,主塔高 米 。
下面是橙子收集整理的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 5 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 5 篇( 一)
坐落在浙江省新昌县西南的南明山。
大佛寺创建于东晋永和年间 (345 — 356) ,原名石城寺, 宋初改名宝相寺,清初又称南明寺, 民国十四年 (1925) 始称大佛寺。南朝齐永明三年 (485) ,开窟凿小石佛千余尊,次年 (486) 扩开凿大石佛像,至
梁天监十五年 (516) 石弥勒大像方始完工。 隋开皇十七年 (579) ,智者大师圆寂于大石佛像前。
1 / 13
大佛寺因石雕弥勒大佛像而名扬中外, 民间称其为弥勒道场。 大佛寺自明万历年间起,以临济为宗。
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天王殿、 千佛院、大雄宝殿、大佛殿、地藏殿、西方殿、方丈殿、“智者大师纪念法塔”、两个放生池以及东西厢房 等。
大佛寺与日本佛教天台宗有着源远流长的关系。 日本比睿山天台
宗开祖最澄于唐贞元二十年 (804) 入唐求法,到此参学。大中七年
(853) ,最澄的弟子义真之徒园珍、园载入唐历访名刹,于公元 885
年到石城寺。此后,日本佛教界凡到天台国清寺朝拜者,必到新昌大佛寺朝礼大佛和智者大师塔。
1983 年,大佛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关于甘肃大佛寺的导游词 5 篇( 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要讲解的是张掖大佛寺, 张掖素有“戈壁水乡”的美称更因其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 物产丰富在古代被称为“金张掖”而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张掖大佛寺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张掖这一方沃 土。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 历时五载, 在西夏贞观三年竣工。历史上明朝永乐九年敕赐为宝觉寺, 在康熙十七年又改称为宏仁寺,现在张掖大佛寺的别名有“迦叶如来寺”“宝觉寺”“宏仁寺”。说道张掖大佛寺还有一个神秘的传说, 据明宣宗朱瞻基 《敕赐宝觉寺
2 / 13
碑记》称西夏是有一个叫嵬咩 (mie ) 的国师,一日静坐,忽听附近有丝竹声音, 于是掘地三四尺得翠瓦金砖覆盖的碧玉卧佛一具, 因而就建起了这座做东面西的佛殿。
说到大佛寺我们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建筑, 首先大佛殿是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的两层建筑, 这在我国古代是最高的建筑形式, 在殿门的两侧各镶以六平方米的砖雕一块,作为登极乐天、西方圣境,右为如三 摩地、元演法。 大殿面宽九间纵深七间规模宏大给人以精神震撼。在大殿的屋脊上蹲坐有吻兽,檐下额枋上雕有龙、虎、狮、象、鹿等象 征威武吉祥的珍禽异兽。张掖大佛身长 米,肩宽 米、脚长4 米多,为亚洲最大的室内木台泥塑卧佛,如果大家还不能想像这尊佛有多大, 我就更形象的描述一下, 这尊大佛的一根手指就能平躺一个人,他的耳朵可以容 8 个人并排坐下,大佛侧身而卧,金装彩绘, 面容慈祥、体态丰满。在大佛的胸前有一个“ ”字表示佛法常转, 吉祥万德。 由于大佛是木台泥塑的, 所以大佛内部有很大的空间用来储存物品, 1966 年就在大佛腹部发现了石碑、铜佛、铜镜、铜壶佛
经等。 1977 年还在大佛寺附属建筑金塔下出土了五枚波斯银币,这
五枚银币就成了中外交往的有利见证。 细心地游客不难发现,大佛双眼微启,似睡似寐,这不正映衬了大佛寺山门的楹联吗 ! “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有些游客也许不明白这二者之间的联系, 前一联就是大佛的实体形象, 卧佛在那千百年来无声无语 ; 而后一联则是无数的的人来到大佛前哭诉自己人
3 / 13
生苦恼,许下心愿,大佛双眼微启仿佛在认真倾听却默默不语。等到 若干年后, 这些经历了世事沧桑的人回想起他们笑了, 而后又像卧佛一样眼观世间变化笑看苍生前来询问。
大家听了大佛的故事也许会疑问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