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义能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
1 职业病危害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
粉尘:煤尘、岩尘、水泥尘等;
化学物质:氮氧化物、炭氧化物(CO、CO2);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等。
危害程度分析
粉尘危害随时都可能发生。主要来源有:工作面放炮、煤机破煤、转载运输、人工攉煤、拌料喷浆都可造成粉尘危害,粉尘危害主要通过呼吸到进入人体,威胁现场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尘肺、矽肺病。
主要噪声源有:通风机房、空压机房、主副井绞车房、锅炉房等,其中通风机房的噪声污染主要环节为主机房、电机房及排风道出口端;井下的噪声源有凿岩、打眼、放炮、割煤、运输、机修、通风等作业环节使用的风钻、风镐、扒装机、局扇、乳化液机、采煤机、刮板运输机、转载机、破碎机、皮带运输机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听觉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及代谢功能、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另外,在噪声的干扰下,人们感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而且降低工作质量。在矿井下,由于噪声的影响,掩盖了异常信号或声音,容易发生各种工伤事故。
(CO2)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带酸臭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常积聚于巷道的底部和下山的掘进头。CO2不助燃也不能供人呼吸,有微毒,对呼吸有刺激作用,肺部含量增加会使血液酸度变大,刺激呼吸中枢。当浓度达5%时,使人呼吸困难、耳鸣;达到10%时使人头昏昏迷;达到20%~25%时会使人快速死亡。%。 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有:有机物的氧化;人员的呼吸;煤和岩石的缓慢氧化,以及矿井水及碳酸性岩石的分解作用;爆破工作;矿内火灾;煤炭自燃;瓦斯、煤尘爆炸均能产生大量的CO2。
一氧化碳(CO)
CO是无色、无嗅、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氨水,及酸、碱不起反应,只能被活性炭少量吸附。在空气中燃烧呈蓝色火馅,%~80%时具有爆炸性。CO是一种对血液、神经有害的毒物。CO随空气吸入体内后,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并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CO及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00~300倍,而解离速度又比氧及血红蛋白慢3600倍。一般情况下,CO中毒的程度取决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的含量,含量越多,机体缺氧越严重,中毒程度也越重。煤矿井下,劳动强度大,高温、高湿和其他有毒、有害物同时存在,会使中毒的程度加重。%。煤矿井下的CO多存在于采空区、密闭巷道等处。爆破作业、煤炭自燃、发生火灾或瓦斯、煤尘爆炸都能生成CO,往往造成人员中毒死亡。
(NO2)
二氧化氮是一种棕红色有刺激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二氧化氮对眼、鼻腔、呼吸器官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对肺组织起破坏作用,%时,短时间内咳嗽、胸部发痛;%时,剧烈咳嗽、呕吐、神经系统麻木;%时,短时间即可死亡。它比SO2和NO危害更甚,严重者导致肺气肿,甚至死亡。%。 矿内爆破作业会产生一系列氮氧化合物,如NO、NO2,NO在空气中又被氧化为NO2。
高温
高温危害主要发生在煤矿井下高温的作业环境对矿工劳动能力的发挥和劳动生产率产生不良影响。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和肾脏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容易发生中暑。
2应急处理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保护人员安全优先的原则。
(2)坚持积极抢救、控制事故蔓延优先的原则。
(3)坚持自救互救、通讯畅通的原则。
(4)坚持统一指挥、高效协调的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结构图
调 度 室
安 全 科
技 术 科
职 防 办
地 测 科
通 防 科
义能煤矿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工作领导小 组
机 电 科
保 卫 科
组长:
矿长
副组长:
各分管
副矿长
总工程师
各副总工程师
成
员
单
位
医 务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