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胸痹中医诊疗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胸痹中医诊疗方案.doc

上传人:2112770869 2021/3/6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胸痹中医诊疗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胸痹心痛(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甚则痛彻左肩背、咽喉、左上臂内侧等部位。呈发作性或持续不解,常伴有心悸气短,自汗,甚则喘息不得卧。
。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可发生猝死。
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
、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作心肌酶谱测定,心电图动态观察。
、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我国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公布的《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及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 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证候诊断

(1)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沉涩。
(2)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及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涩。

(1)气虚血瘀证:胸痛、胸闷,动则尤甚,休息时减轻,乏力气短,心悸汗出,舌体胖有齿痕,舌质暗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有间歇。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倦怠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舌暗红少津,脉细弱或结代。
(3)气滞血瘀证: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及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
(4)热毒血瘀证: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干口苦,口气浊臭,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或滑数。
(5)痰阻血瘀证: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脉弦滑。
(6)阴血亏虚证患者症见胸中隐隐灼痛,时痛时止,心烦不眠、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耳鸣目涩、腰膝酸痛、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寒凝血瘀证
治法:温通经脉,活血化瘀。
方药:瓜蒌薤白桂枝汤合失笑散。瓜蒌30g、薤白10g、桂枝10g、蒲黄9g、五灵脂9g。
中成药:冠心苏合胶囊。
此类药物多属芳香温通类药物,辛香走窜,可耗伤气阴,且冠心病患者多素体亏虚,故应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2)气滞血瘀证
治法:辛散温通,行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10g、生地10g、桃仁10g、红花6g、枳壳10g、赤芍10g、柴胡5g、甘草3g、桔梗10g、川芎10g、牛膝10g、乳香5g、没药5g、丹参20g等。
中成药:速效救心丸。发作时予10-15粒舌下含服。

缓解期本病多虚实并见,寒热错杂交相为患。故当标本兼治,通中寓补,补中有通。
(1)气虚血瘀证
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当归尾10g、川芎10g、黄芪10g、桃仁10g、地龙5g、赤芍10g、红花5g等。
(2)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饮加减。党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芪15g、丹参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