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以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华优异传统文化有哪些.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以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华优异传统文化有哪些.docx

上传人:读书百遍 2021/3/6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以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华优异传统文化有哪些.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以传统文化贯穿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华优异传统文化有哪些

  [摘 要]把孝道、立志、劝学、尚德等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元素,经过系列专题活动激发学生确立人生理想,形成道德自觉、学习自觉的良好行为习惯。同时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元素、方法怎样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充足发挥载体作用,进行深入思索。
  [关键词]四想四对照 传统文化 道德教育
  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和有效载体,“四想四对照”教育活动把孝道、立志、劝学、尚德等传统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元素,经过“孝道感恩”、“读书明志”、“辩论赛”、“演讲赛”等一系列含有鲜明专题的活动,激发学生确立人生理想,形成道德自觉、学习自觉的行为习惯,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赢得学生、社会的广泛赞誉。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
  高职院校的生源是“三校生”和一般高考中的第五批考生,录用的学生分数低、学习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经过对高职在校生所做的调查中显示,在新生碰到的学习问题中,排在首位的为 “缺乏学习动力”,碰到最关键经济问题是“‘必须支出’过多”。高职学生进校后学习目标不明确、对事物缺乏应有的爱好、沉迷于网络游戏、花钱大手大脚、上课迟到早退已成为影响高职教育教学提升质量的主要原因。尽管针对上述行为出台一系列教育和管理方法,但效果却不理想,究其根本,是我们缺乏能唤起学生内心良知的道德和情感教育,缺失能唤醒学生作为儿女、作为公民的内心责任意识的教育。
  学会感恩仅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步,道德作为一个实践活动,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不停磨炼,才能最终形成一个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动。感恩教育须和学生反观本身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感恩父母、学院、社会的外在情感转而化为本身责任的内在动力。学校必需给学生以专业认同、职业认同、学校认同为前提的人生理想教育,因势利导,把学生引入到天天的学习行动中去,才能起到真正的思想道德教育作用。
  综观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是缺乏感恩教育,也不是缺乏人生理想教育,而是要么沦为只有感恩而无行动的口头派,要么步入只讲人生理想而不和专业学习的虚无主义,要么陷入只谈学习行动而缺乏人文关心的僵硬主义,这便是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整体的、系统的、有机组合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缺失的现实状况。
  二、感怀恩情反观自我,汲取动力志于成人
  “四想四对照”的关键内容为“想一想父母含辛茹苦送我来学校读书盼什么,对照自己在学校的表现是否对得起父母亲的养育之恩;想一想我在学校做什么,对照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否达成父母的期望;想一想我未来走上社会干什么,对照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否达成培养目标;想一想我要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凭什么,对照社会对人才需求,自己应该怎样努力。”“四想四对照”所对应的感恩教育、人生理想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成才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及主要的现实意义,四部分相辅相成、环环相扣,形成完整的、立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
  明孝以正心,道德之根本
  孔子在《孝经》中讲到:“夫孝,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意即德性的根本在于孝道,一切教化产生的根源是孝。又言“百善孝为先”,深入开宗明义地指出:孝心一开,百善皆开。一言以蔽之,孔子以来的儒家十分重视“孝”在民生道德教化中的主要作用。我校开展的“四想四对照”活动,以“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