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基于AHP的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论文.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于AHP的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论文.docx

上传人:2072510724 2021/3/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于AHP的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论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基于 AHP的荆门市乡村旅游资源评价论文
乡村旅游发展论文乡村旅游论文:天水乡村旅游产业
的发展研究
【摘 要】 关于天水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研究能够大力推进天水

村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并且给出了四种发展模式。提
出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天水 乡村旅游 发展模式
一、天水乡村旅游产业总体推进思路
.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我市争创“全国最佳优秀旅游城市”、各县 ( 区) 争创“中国旅游强
( 区) ”的目标,充分利用我市旅游品牌优势,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遵循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管理
规范、突出特色”的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抓点带
面、立足服务、打造品牌,大力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目标。以天水市丰富的旅游资源、田园风光为主,全面构筑结构合理、服务良好、效益明显,与观光旅游、餐饮娱乐、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模式、多层次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到“十一五”末,全市拟建成 1-2 个乡村旅游示范县区、 3-4 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 10
个以上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并力争其中有 1/3 进入国家及行列。到
年,全市以旅游业为重要产业的自然村争取达到全市自然村总数的 1%,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民达到 1 万人,间接从事旅游业的农
民达到 5 万人,乡村旅游产业总收入达到 1.8 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 10%,逐步形***文资源、自然风光和乡村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格局,使乡村旅游成为我市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
.开发原则。 ①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盘考虑,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政策和措施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相结合, 在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的同时,探索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确保乡村旅游健康永续和持续发展。 ②把全面推广和示范引导结合起来,建立示范点,重点扶持,以点带面,逐步推广,从而带动和推动乡村旅游的整体发展。③结合实际,科学规划部署,合理开发在乡村旅游
项目的民俗性、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多样性上不断创新。④在利用和开发农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加强对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的保护,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 ⑤树立以服务促发展的理念,提升服务层次,创新服务手段,加强协调、规划、信息、促销和培训等服务工作, 拓宽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领域, 逐步建立面向农村和农民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工作重点。各县区政府及旅游、农业部门要紧密协作,建立顺畅高效的工作机制,把乡村旅游的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布局中,结合实际,发展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为可持续发
展的旅游资源,如 : 文化探秘、民俗艺术表演、休闲度假、康体健身、生态旅游、 体验旅游和观光农业为主的特色乡村旅游,建设生态农业。各县区要紧密结合实际,选择乡村旅游起步较早、搞得较好的地方作为试点,创新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总结成功经验, 积极加以推广,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天水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针对天水乡村旅游发展其存在问题,综合天水乡村旅游资源的优势,在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 可以因地制宜的选择四种模式来加快天水乡村旅游发展。
1 .景区带动型模式。景区带动型模式主要有两类利用方式 : 一是
“搭便车”方式,与景区形成的差异性产品组合 ; 二是以重点旅游景
区为核心,把旅游景区的部分功能分离出来, 吸引和指导周边乡村的
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 无论是哪种类型, 其客源主要是依托景区
客源,所以这类产品的开发应与其依托的景区的产品类型形成互补,
突出自身的特色,做出精品,突出乡村特有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天水
市的大部分景区尤其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农村或城市 ( 县) 郊区,这
些景区较乡村旅游项目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