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doc

格式:doc   大小:7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doc

上传人:小雄 2021/3/7 文件大小:7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学术研究论文
正确理解”供给侧改革”
朱富强
内容摘要”供给侧改革”不仅具有迫切的现实要求,而且拥有坚实的理 论基础。"供给侧管理"主张通过促进分工深化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高潜 在产岀水平,但其理论基础既不是对凯恩斯经济学的维持和继续,也不是朝新古 典经济学的转向和回归,而是体现了古典经济学的再生和复兴。对产品供给的重 视可追溯到萨伊定律,全面审视萨伊定律的深层含义,可以发现萨伊定律被简化 为”供给创造需求”原理,误导社会经济政策,并促动供给学派对萨伊定律的偏 至性发展,倾心于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相应地,”供给侧改革”被引向供给主 义政策,容易导致政策的片面性和短时性,继而滑入传统供给主义的窠臼。这些 都是正确实施”供给侧管理”需要大加提防的。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萨伊定律供给学派古典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
作者 朱富强,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副教授、博士。(广州510275 )
2015年,中国经济政策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推出, 其目的在于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事实上,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年下滑, 以致各预测机构都下调了中国经济的增速预期。尽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 了多次兴衰和调整,但调整时间却越来越长;尤其是本轮调整从2007年下半年 算起已持续了 8年,从2012年二季度经济增速"破八"也已3年多。当前这种 严峻的经济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呢?一些学者重新捡起了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广有 影响的"中等收入陷阱"说,认为当前中国社会也正面I缶这一境地。如果中国经 济的低迷也是源于”中等收入陷阱”,那么如何摆脱呢?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基
于凯恩斯经济学的需求政策是世界各国解决经济萧条的不二法宝,但中国过去几 年不断加大的需求刺激政策却收效甚微。为此,一些学者和官员转而寻求从需求 到供给的政策转变,这就是”供给侧改革” 0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 高经济效率的”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在于促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到集约型的 转变,这也是经济学界的历来共识。但是,由于现在使用了 ”供给侧”概念,就 被赋予了由凯恩斯经济学回归新古典经济学尤其是供给经济学之意,并由此引发 经济学不同流派间的理论和政策争论:赞成者顺势鼓吹新自由主义和市场机制, 否定者则猛批萨伊定律和供给学派。那么,究竟该如何理解”供给侧管理”以及 与此相关的萨伊定律和供给革命呢?"供给侧管理"能否成为一剂克服"中等 收入陷阱”的灵丹妙药?本文拟从现实、理论和问题几个方面加以解读。
”供给侧改革”的现实困境
传统侧重需求的管理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岀下降,从而主张依靠”刺 激需求”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 的三驾马车。但是,这三驾马车在中国却陷入泥潭:一是在过去几年采取了增发 货币、降息、减税种种措施,但国内消费不见起色,海外消费却迅猛飙升;二是 2009年以来的4万亿投资和10万亿贷款只是导致经济短期回升,而效率递减 很快就致使投资支岀的刺激作用越来越无力三是全球出口增速10年见顶回落, 使得中国贸易形势越来越严峻,低端制造业正加速向东南亚转移,从而很难再通 过外需拉动经济。需求政策还引发了当前中回落并行,生产成本高涨和企业利润收窄并存,实体经济彳氐迷和股市投 资震荡并行,重化产能过剩和创新投资不足并存。为此,”供给侧管理”提岀, 弥补需求与生产之间的脱节不能仅从需求角度着手,更主要是供给;这里的供给
不是从数量上而是从质量上而言的,要提供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否则就等同于 需求侧的投资需求了。显然供给侧管理”的经济政策集中在产品结构的调整 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上,在当前体现为产能过剩的化解、产品和要素价格的调整、 资本和劳动流动的引导、人口结构和劳动力质量的改善等,长远则在于技术水平 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015年下半年提岀的"供给侧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对上半年热议的
”中等收入陷阱”说的继续和政策实践。譬如,4月份财政部部长楼继伟提岀中 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时,就将2007年视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拐点,并提岀 避免这一陷阱的五大改革路向:减少粮食补贴和鼓励农产品进口的农业改革,促 进劳动力流动和租房落户的户籍改革,否定和放弃集体谈判的劳动关系改革,促 进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的土地改革,划拨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社会保险改革。 改革路向的要点就在于促进要素的流动和市场的开放,目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 率。与此相适应,10月份倡导的”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也在于通过调整经济 结构和优化要素配置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同时从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 个方面推行改革,包括计生改革以补充人口红利,户制改革以消化地产库存,土 地改革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