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劫后余生的感悟劫后余生
毫无疑问,T-34坦克是东线地面战场受骗之无愧的主角。但令人尴尬的是,这个主角并不但仅是对苏联红军而言,实际上在德军中被缴获的T-34坦克也是挑大梁的角色,尤其是在东线早期德军面临的“T-34危机”中,这批意外取得的同型战车对德军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含有小可替换的作用。
到了1942年年初,为了填补越来越严重的技术装备战损缺口,德国最高统帅部直接下令一线部队要尽可能将俘获的坦克上缴,交由后方工厂进行统一整修。实际上,被作战双方全部认为最优异的T-34中型坦克才是德军对苏制战利品利用的重头戏。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德国的坦克产量严重不足,而T-34本身就是对抗T-34的利器。T-34/76 1940/1941年型坦克的倍口径的F-3476毫米火炮征设计上能够击穿1000米之外距离上同种坦克炮塔的正面,但因为战时火炮身管质量下降,T-34/76 1943年型坦克要在1000米距离以内才能击穿同类坦克炮塔的正面,至于最初装有短身管76毫米炮的T-34/76 1940年早期型则恐怕要到极近距离才能击穿同类坦克炮塔的正面。但没有一个T-34/76能够击穿同类坦克炮塔的首上装甲。
即使以前在西线,德军极难对付的敌坦克并不是没有遇见过,但它们不是太慢,就是装甲太薄,而且火力普遍不强,英制52倍口径2磅炮就是这些坦克的反装甲能力上限,总而言之,只要战术适当,以德军现有的主力装备PzKpfw Ⅲ F/G/H和PzKpfw Ⅳ E/F完全能够应付。
但这一次在东线情形却完全不一样了,德军装甲兵对T-34/76坦克基础上是无计可施,PzKpfw Ⅲ和PzKpfwⅣ的坦克炮通常只有在500米距离内凑巧击毁其行动装置才能让它停下来,而T-34/76的F-34 毫米倍口径加农炮却能从1000米外轻松地在PzKpfwⅢ/Ⅳ身上的任何位置开洞。在吃够了T-34/76这个能打、抗打、又能跑的俄国装甲怪物苦头后,横扫欧洲的德国装甲兵对自己的装备第一次产生了完全的自卑感。然而,德军的装备即使质量不尽如人意,但其战略战术上的巨大优势却使德军在早期的苏德战场上凯歌高奏,大批T-34/76纷纷落入了德军手中。
在战争早期,训练不足且缺乏无线电设备联络的苏军坦克车组往往在弹尽粮绝以后弃车而逃,因此大批战损或战备完好的苏军坦克成了德军的战利品。而对大批达种在各方面全部要远强于自己现有装备的战利品,德军东线装甲部队官兵岂有不动心之理?实际上,对于T-34/76,没有些人比德军一线装甲部队更能清楚它们的价值了,这一点甚至于还要超出其原主人苏联红军。
总而言之,自从1941年6月22日第一次遭遇T-34后,这种俄国坦克就对德军坦克手产生了极深的影响。因此,德国人将T-34/76纳入麾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很多乘员对T-34/76的期盼甚至超出了当初德国最新的PzKpfw Ⅳ F型坦克。总而言之,将缴获的T-34/76 稍加整修后即重新为自己所用,不失为一个多快好省的好措施来应付眼前的“T-34危机”。
假如要说德国人对T-34有什么不满意的话,那就是车长指挥视野太差,要露出半个身子指挥而且缺乏好的通讯设备。通常是几辆T-34中只有1辆指挥坦克拥有没有线电设备,坦克之间联络还依靠旗语。同德国的各型基础上全部配置有没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