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表C2-4技术交底记录
编号:
工程名称
艺山南
日期
年 月 日
交底部位
大体积混凝土
页数
共页,第页
交底内容:
1、本工程基础采用C35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P6。
2、 大体积碗强度等级比较高,单位水泥用量较大,水化热和收缩容易造成结构的开 裂;需通过优化配合比进行混凝土开裂的预控。
3、 大体积碇由于其水泥水化热不容易很快散失,蓄热于内部,使温度升高较大,容 易产生由温度引起的裂缝。优先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以便 最大限度地减少碇裂缝。
4大体积碇施工时应严格控制碇的拌合温度、出罐温度、浇筑温度、绝热温度、内部 实际最高温度、表面温度及温度应力符合规范规定
5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大于160mm。
6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o
7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 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8在风雨或暴热天气运输混凝土,罐车上应加遮盖,以防进水或水分蒸发。
9在高温炎热季节施工时,要在混凝土运输管上遮盖湿罩布或湿草袋,以避免阳光 照射,并注意每隔一定的时间撒水湿润。
10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使两台汽车泵按顺序循环分层浇筑混凝土,分层厚度严格控 制在400mm,用标尺杆检查,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均匀上升,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堆积 过大,防止水化热的聚集,消减温度应力。
11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应根据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及混凝土的和易性确定,整体连 续浇筑时分层厚度为400mm,且上层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不少于 5cm。
12整体分层连续浇筑,应缩短间歇时间,并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 完毕。层间最长的间歇时间不应大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通过试验
确定。当层间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时应按施工缝处理。设两台混凝土浇筑泵 车分层浇筑,其中每台泵车浇能力不小于75立方米/小时,分层浇筑上一层与下一层混 凝土浇筑时间间隔为1. 5-2小时,小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13混凝土振捣应能使模板内各个部位混凝土密实、均匀,不应漏振、欠振、过振。
14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插入式振动棒、平板振动器,必要时可采用人工辅助振捣。
15应按分层浇筑厚度分别进行振捣,振动棒的前端应插入前一层混凝土中,插入深 度不应小于50mm;
16振动棒应垂直于混凝土表面并快插慢拔均匀振捣;当混凝土表面无明显塌陷、有 水泥浆出现、不再冒气泡时,可结束该部位振捣;
17振动棒与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200-225mm;振捣插点间距不应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 。
18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应在碇终凝前急时进行二次抹压处理以避免碇表面开裂、出 现毛茬等问题。
19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期间需严格控制,其表面与大气温度温差控制在20°C范围内, 碇浇筑体的里表温差控制在25°C以内,养护主要达到保温、保湿的目的。混凝土浇筑后 在混凝土上表面覆盖塑料布及两层毛毡,在胎膜外侧悬挂包覆两层毛毡,以保证混凝土 表面温度不至过快散失,减少混凝土表面的温度梯度,防止产生表面裂缝。
20保湿养护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14d,应经常检查塑料薄膜或养护剂涂层的完整情况, 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