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流放之路17173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之路.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流放之路17173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之路.docx

上传人:梅花书斋 2021/3/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流放之路17173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之路.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流放之路17173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之路

  摘要:多年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已成为教育理论界探讨的学术热点,但对于教学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及怎样回归有很多争论。教学回归的“生活世界”指的应是学生的现实世界、经验世界,其详细的回归的策略应是:充足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文本知识和学生现实生活之间搭建桥梁;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开展平等对话,重视教学民主。
  关键词:生活世界;回归;课堂
  中图分类号:G40 文件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01-0028-03
  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成为教学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取向。怎样了解“生活世界”的详细内涵?教学应该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教学怎样回归到生活世界这一层面?诸如这类的问题缠绕着笔者,引导着笔者深入思索。
  一、教学要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
  哲学视野下的“生活世界”
  “生活世界”是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个主要范围,最先由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提出,企图经过回归生活世界而找回科学的意义基础,以此来拯救欧洲的科学危机、哲学危机和人性危机[1]。胡塞尔所提出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现实详细的世界,而是精神领域内的意识活动。她的生活世界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能够直观的作为人的经验存在的客观生活世界;二是更为原本的作为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
  就生活世界的实质内容而言,胡塞尔并非是最早对生活世界进行关注的哲学家。马克思才是真正将大家的关注焦点聚集到生活世界的最早的哲学家[2]。马克思从社会实践活动的看法出发,反对以脱离现实的主观形式来了解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认为不应对生活世界仅仅作精神化,观念化的了解[3]。她认为现实生活世界是一个能够经过经验确证的、直观的感性世界,是一个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相统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相统一的综合世界,这才是真正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也是我们应该回归的生活世界。
  当我们在借鉴西方哲学中的生活世界理论在教学的视域中探讨生活世界时,就必需要考虑西方话语的本土化问题,这么才能为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带来全新视角。
  教学视野下的“生活世界”
  1.教学视域中的“生活世界”
  教学视野下的生活世界概念可谓是丰富多彩,在教育理论界,代表性的生活世界概念有以下几个:生活世界是处于自在状态的世界,由****俗、经验、常识等组成,是人的基础生存场域;生活世界是大家取得生活资料、取得生活经济和进行交往的场所;生活世界指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逐步形成的既定的生活方法、行为方法、思维方法所支配的自发世界,由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组成的世界;[4]这几个看法无一例外全部表示了生活世界即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之意,它是直观的、现实的、详细的、丰富的。
  那么教学是不是要回归到这么一个生活世界呢?笔者认为,生活世界详细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世界。学生的当下生活作为学生学****的社会背景,需要充足关注。教学必需关注学生的当下生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提升自己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二是学生精神层面的生活世界。教学最应该关注的是提升和超越生活,即帮助学生思索和认识生活的意义、目标和价值,建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